RFID手持终端助力酒类的防伪“信息化工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健康饮酒逐步成为酒类消费的主流理念。杜绝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流通,一直是酒类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工作思路,利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整合生产、流通管理信息,推进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酒类流通溯源管理体系建设。”王炳南分析说。
一个商品自出厂到流通至消费者手中,存在多个流通环节,特别是对于酒类产品而言,由于企业众多,其中既包括全国性一线品牌,也有跨省销售的区域强势品牌,以及众多地产品牌;而流通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经销商代理、厂家直销等模式交错结合;销售地点更是多种多样,商超、餐饮、名烟名酒店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在这样一张错综复杂的酒类流通销售网络中,任何一个流通环节“断裂”,都会导致产品源头无从考究。此时,假冒伪劣酒类产品便从中找到了可乘之机。
“要使酒类流通追溯产生更好的效果,就必须从根源上抓起,追溯每一个环节,对每个环节都予以充分重视,在酿酒行业各个领域之间达成共识、整合资源,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溯源体系,坚决遏制假酒的生产和流通。”王炳南表示。
信息技术推动溯源体系高效运行目前,在酒类产、销等各领域之间的溯源信息整合还不够完整畅通。在此次座谈会上,就有经销商企业代表提出,我国酒类商品现在仍然存在部分生产厂家产品的生产批号、生产日期表示方法不统一的问题,存在同一产品使用同一生产批号、不同生产日期的情况。同时,很多酒类企业在同一地区的同一产品存在多个经销商,这就导致同一批号的产品发往多家经销商企业,经销商之间的产品混同,责任难以区分,致使管理尺度难以把握。
RFID手持终端助力酒类的防伪“信息化工程”
溯源体系需整合各界信息资源酒类流通随附单电子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与本次遵义酒博会同步举行,在座谈会上,王炳南介绍说,商务部正在着手研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2年—3年时间,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建成覆盖全国的酒类流通溯源管理体系,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流通,切实保障消费者饮酒安全。
“信息化工程”提升消费者维权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很多酒类企业已经将这一理念应用于产品的防伪信息识别当中。如五粮液集团在座谈交流中介绍说,自2010年1月份起,该公司在出厂的部分产品上使用了RFID防伪技术,RFID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可以在查询机上加以识别。通过这一先进技术的应用,有三种办法可以查询五粮液产品的真伪,一是在全国各专卖店均配置查询机,消费者可以到正规的五粮液专卖店使用查询机进行产品识别;二是专业打假人员可以使用手持式RFID手持终端进行真伪辨别;此外,还可以通过配制便携礼品式读写器,帮助消费者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