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罗秋科:物品编码与产品大数据建设
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条形码、二维码都成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毋庸置疑,物品编码是产品与数据之间的纽带,通过它,防伪、营销、溯源等都可以实现。那么,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在本文中,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罗秋科先生将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8月16日,由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广东省物联网协会、广东省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主办,深圳物联传媒承办的“2017中国国际物联网与智慧中国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罗秋科先生受邀出席此次论坛,并作出主题为“物品编码与产品大数据建设”的演讲。
一、物品编码与物联网技术发展
1. GS1全球统一标识系统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负责全球的商品条码及GS1系统的管理与推广工作。以商品条码为核心的GS1系统满足了商品的全球流通及结算需要,成为世界通用的商贸语言,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商品条码是GS1标准的核心内容。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商品条码,由四部分组成:前三位“690”是前缀码(690-695,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分配给我们国家);“1234”是厂商代码,由编码中心给我国的企业分配,“56789”是商品项目代码,由企业给自己的产品进行编码,最后一位“2”是校验码,由前边的12位代码按标准算法算出。
2. 物品编码技术不断发展
目前商品条码现在已经完全构成了一套体系,不仅仅是编码,还有数据载体、数据共享三个部分,一般称为商品条码标识体系。这套体系已经在零售、物流等得到了成功应用,并已扩展到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服务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分类编码、标识编码、属性编码等物品编码技术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提升,新的应用不断涌现。尤其是在商品条码的广泛应用下,出现了产品电子代码(EPC) + 射频识别(RFID) + 互联网的应用,它由EPC代码、EPC标签、读写器、EPC中间件、对象名称解析服务、EPC信息服务六部分组成,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复杂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EPC系统的产生,意味着物联网的发展之路正式开启。
3. 国家物联网编码标识–Ecode标准
2015年,我国已经发布首个物联网标准:GB/T 31866-2015《物联网标识体系 物品编码 Ecode》。它具有统一性、兼容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广泛应用在产品防伪、追溯、营销、工业品标识等领域,真正实现了国家物联网编码标准统一、“一物一码”标准化应用的目标。
二、我国产品大数据建设情况
通过“身份证号”建立国家人口信息数据库;通过“组织机构代码”建立国家法人单位信息数据库;通过全球统一的“产品编码”,建立了国家产品基础数据库……在大数据的管理过程中,先形成统一的信息库无疑是最基本的一步。
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家产品基础数据库四大平台,分别是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国家物联网标识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产品质量信用平台。
平台上产生的数据广泛应用于食药总局、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宝洁、沃尔玛等政府部门和知名企业,覆盖了社会各类热点扫码软件。
三:构建我国产品大数据服务体系
随着物联网编码标识串联于物联网应用中的各个环节,关联物联网中庞大的信息数据,产品大数据呈现出了数据量快速增长、数据处理技术全面发展、数据分析成为核心等特点。
当下,无论是千亿级商品条码类的结构化数据,还是需要融合图片、评论、热度、报表等信息的万亿级单品编码非结构化数据,都需要经过分析、挖掘与智能处理,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为智能决策提供服务。由此看来,打造产品大数据服务平台是第一步,并且其中的关键就落脚于海量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处理等技术之上。
产品大数据平台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向社会提供包括国家经济形势预测、产品消费分析、智能制造与智能决策、企业生产计划、产品质量监管、社会公众查询等众多的大数据分析服务。而且通过社会对产品数据的应用,产品大数据体系也在不断提升。最终,我们便可打造出由品牌商、零售商、物流商、标识设备供应商、产品检测机构、移动服务商、解决方案服务商等多方参与,汇聚全生态链的产品大数据生态系统,从而实现生态链上的商品数据共享和数据整合。
关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988年成立,1991年4月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致力于做好国家物品统一编码的赋码机构,构建国家产品大数据服务平台,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