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是需求驱动而发展起来的技术
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通过解决某些需求发展起来的技术,是最有生命力的。所以2012年我主导物联网智库发展的时候,我自己写的第一篇原创文章标题就是《通过需求驱动的物联网才具备生命力》。同时笔者一贯坚持从需求研究产业发展。
通讯是物联网最早面临的技术瓶颈
从NB-IOT的标准在3GPP上冻结,就有资本联系我,咨询我NB-IOT对物联网发展的趋势的判断。而研究物联网4年多,一直感觉物联网在通讯领域一直都有瓶颈。而NB-IOT的技术指标是完全可以解决这些瓶颈的,所以我当时判断NB-IOT会激活物联网市场。所以在一次证券研究所的策略会上,我做了《NB-IOT激活物联网市场》的报告。
物联网的通讯瓶颈早就有,而在2015年发现Lora是解决这个瓶颈的方案,所以在15年我为物联网智库策划成立Lora联盟,后来因为在2015年NB-IOT在3GPP立项,所以物联网智库在我离开之后,成立的低功耗广域网联盟,其战略完全是我规划的。在2015年5月,我就要求赵小飞每周必须发一篇Lora的文章。现在可以看到赵小飞坚持每周一篇低功耗广域网的文章。
NB-IOT与Lora最主要解决了两个技术难题:低功耗、广覆盖。而这两个技术难题解决的是用户使用方便的痛点需求。
物联网的发展是为了用户方便,而如果使用物联网增加了很多琐事:比如换电池,比如组网以及维护网络。
早期物联网产品,发烧友用过之后,就不再继续使用,其实是因为增加了很多琐事。
我在13年开始使用智能手环,当时手环要每天充电。最开始使用新鲜,后来有一天因为充电忘记带了,然后发现不带手环也没什么,所以智能手环我只带了不到一个月。但如果不用每天充电,我或许会带的久一些。
NB-IOT是因为需求驱动而发展起来的技术
都知道NB-IOT标准是因为华为和高通分别提出来一种通讯协议的研究项目,在2015年上半年,两个协议融合成为NB-CIOT,在2015年8月SI结题,2015年9月在WI立项,到2016年6月核心协议冻结。(此图引自华为在IC咖啡学堂001微课堂分享)
华为是最早之所以能够提出,是因为华为有一家运营商的客户,在2012年打英国的一个远程抄表项目的时候,利用GSM技术失利,才提出的新的通讯协议的要求。GSM在通讯的覆盖可以达到99%,但GSM在远程抄表领域的覆盖率却只能达到80%。当时根据远程抄表的需求,提出的新的通讯协议的设计目标:
1、低功耗:电池用10年。
2、广覆盖:20dB,一个基站覆盖10公里。
3、大容率:一个小区5万设备。
4、低价格:这是通用需求。
正因为NB-IOT是根据特定需求提出来的,而这些需求具有广泛性,所以NB-IOT从提出来之后,就受到运营商、设备商的关注。而协议冻结之后,就在更大的范围受到关注。
NB因为解决痛点而红,却不能因为太热而忽略需求
最近两年NB-IOT在物联网领域可谓是大红大紫。但也渐渐因为推动力度太大,让人们对NB-IOT的期望值太高了。
一些刚刚进入物联网领域的人,谈物联网,就只谈NB-IOT。其实物联网通讯协议有很多种,而NB-IOT是解决物联网长尾设备连接需求的通讯协议。很多高端,连接可以创造巨大价值的设备,在物联网概念出现之前,就已经联网了。
比如我知道在2006年的时候,安捷伦的分析仪表就可以联网。因为高端设备联网价值巨大,所以联网的成本就可以非常高。
但NB-IOT解决的是低端设备,连接可以创造价值,但不连接也不影响使用。这样的设备数量大,而NB的低功耗、广覆盖,大容率、低价格让连接的成本大大降低之后,让更多设备联网。
所以NB-IOT在未来发展上,会在设备连接价值与设备成本之间平衡,逐步扩大NB-IOT的使用,NB-IOT不是万能药。最早使用的是远程抄表。
现在一些NB-IOT的推动者,把NB-IOT当作万能物联网通讯来推广,是对产业伤害最大的。
记得在一些NB-IOT的论坛上,经常有人问,当5G起来之后,会不会对NB-IOT产生影响,其实5G与NB-IOT解决的痛点不了解导致的问题。如果分不清5G与NB-IOT的区别,对于用户而言是没有伤害的,如果连5G与NB-IOT未来的应用场景都分不清楚的企业计划进入物联网领域,准备做物联网产品,建议这些企业再学习学习物联网这个行业。
NB-IOT的标准与一个技术一样需要时间来完善
NB-IOT的推动实在有点快,所以NB-IOT R13是在2016年6月冻结的,但R13在冻结之后,还是做了很多修正的。
看一下最近修正的数量。
可以看到2017年5月份在R13的核心标准上还做了修正。
如果使用了2017年5月份之前量产的NB-IOT芯片部署的NB-IOT网络,这样的网络会不会出Bug?
放缓一些脚步,可能对产业发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