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三方大战”莫变恶意竞争
中国已经进入移动支付时代——而且是扫码支付为主的时代。
这从市井生活中可感“无钱”消费的无处不在。街头小店、甚至菜摊小贩,都在显眼处处摆着印着二维码,方便消费者用手机扫码支付。因而,中国人可以没有现金,但不能没有手机,不能不懂扫码支付。否则,你的生活方式将严重落伍,你的行为模式也不合时宜。
移动支付是这个时代的富矿,吸引了一众资本蜂拥抢食。中国已经形成了支付宝和微信联合主导的市场格局。
据易观智库发布的报告,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8091亿,其中支付宝占比53.7%,腾讯金融为39.51%。易观预计,到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到1039905.8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表示,未来超过百万亿规模的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
抢夺移动支付市场,苹果支付(Apple Pay)一直没有缺位。近日,苹果支付、支付宝和腾讯金融展开了抢夺移动支付市场的“优惠大战”。简言之,这是一场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市场争夺战——即给移动支付客户一定的好处(消费打折、支付红包、现金优惠),以吸引移动支付客户变成“自己人”。
7月18日至24日,苹果支付开展了一周的移动支付送大礼活动。据苹果官网显示,加入Apple Pay促销阵营的企业一共有44家,其中线下实体商店有28家,主要是美国的一些快餐连锁店,如星巴克、汉堡王、哈根达斯、必胜客等连锁巨头,当然还有16家线上商店。据悉,苹果支付此次线下补贴总额预计多达3000万元。
7月31日,微信支付宣布,从8月1日开始,微信会投入巨额资金以鼓励金、代金券和现金红包等渠道推动持续一个月的送大礼活动。接着,支付宝也宣布将从8月1日起的一周内,将支付宝支付的“奖励金”最高提升至4888元,这是支付宝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无现金周活动。
移动支付商各有高招,“三方大战”有利于消费者,这样的“大战”消费者是欢迎的。确切讲,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乐观其成。但是,移动支付市场,无论是“三方大战”还是“多方搏杀”,必须恪守商业规则,不能变成恶意竞争,如果是后者——多败俱商不说,也会影响自身商誉,甚至会引发监管部门的介入,对其进行调查甚至处罚。
何谓恶意竞争?就移动支付而言,除了有违常识的补贴、优惠,就是破坏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譬如,线上线下,移动支付商采取排他性消费,只能用自己的移动支付才能完成消费;再如,对其他移动支付模式进行或明或暗的贬低、中伤,或利用消费终端设置其他移动支付模式的技术障碍等等。
互联网时代的市场行为,依托大数据,形成分享经济的开放模式。消费者有了更开放的消费体验和更多元的支付模式,这才是信息时代消费端的基本要求。因而,无论是从消费端的多元诉求,还是从分享经济的开放模式,都决定了这个时代的移动支付不可能是“一枝独秀”而是“多元共存”。无论是舶来的苹果支付,还是本土的两家扫码支付,都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特点,要有分享、共享的市场心胸,不能有独享、霸占市场的垄断思维。
移动支付的供给侧,需要的是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唯此,移动支付市场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和更安全的服务。
移动支付市场的“三方大战”,或者说更多市场主体加入的市场战——战必须要讲规矩和规则,不能逾矩和失范。至于让利、打折、送礼等等,这些吸引客户的市场营销,无论是苹果和支付宝的“周计划”,还是微信支付的“月计划”,只要没有陷入恶性竞争,就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但是,让利模式的市场营销,在实体市场也很稀松平常,短期让利很难改变既有的市场格局,只能带来短期的市场人气。简言之,让利营销无法改变移动支付市场消费者的忠诚度,最终只是市场噱头而已。
以苹果为例,让利活动过后的苹果支付又陷入了市场沉寂。虽然苹果数码硬件产品在中国很时尚很流行,但是依托苹果终端的移动支付却在中国水土不服。一方面,苹果支付是基于NFC技术实现的,这种技术是以取代物理信用卡为目的(不支持储蓄卡),输密也很麻烦,而且对POS终端有较高要求。支付麻烦成了移动支付的硬伤 。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扫码支付的便捷方式,苹果支付又不愿意入乡随俗,这也导致“果粉”放弃苹果支付。
但是,苹果支付一直在中国抢占移动支付市场的努力值得肯定,而且其支付方式的安全性也值得两家中国扫码支付企业学习。
更重要的是,苹果有着更丰富的全球化经验,也有因为垄断被课以重罚的教训。因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要轻视苹果支付。特别是,两家本土移动支付商,莫在垄断市场上栽跟头,尤其是不要把自己当成“第二央行”,在线上线下推行“唯我独尊”的支付模式,对人民币现金支付说不,那就触犯法律,自找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