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环巨头倒下 智能穿戴行业还能火多久?
火爆的智能音箱市场,迎来了一场激烈的厮杀,亚马逊、苹果、三星和阿里等巨头悉数入场。对此,不少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智能音箱将成新的“风口”。然而,与智能音箱火爆场景不应景的是,以健身手环和便携音箱著称的Jawbone已经开始进入清算程序。不久之后,我们就要跟Jawbone说再见了。
谁扼杀了智能手环巨头?
智能手环巨头的倒下,是否预示着智能穿戴行业寒冬已至?环顾业内,昔日火爆的智能路由器、智能手表等也相继收缩战线,种种迹象显示,很多厂商对智能穿戴行业的发展前景已经不再看好。
从The Information可以得知,多年前已经陷入财务危机。究竟是什么,让这家获得了2.5亿美元融资,估值33亿美元的智能手环巨头衰落的?在笔者看来,智能手环热度消退后,市场需求大幅下滑,这是智能手环巨头Jawbone陷入危机的根源。
的确,智能手环这个产品刚刚诞生时,引发了消费者的尖叫。借助一个小手环,用户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每天走了多少路,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每天睡了几个小时……不争的事实就是,智能手环这些功能仍旧过于单薄,尤其是大量资本涌入智能手环市场后,功能高度同质化,让Jawbone这个智能手环鼻祖迅速陷入了危机。
与其他品牌的智能手环相比,Jawbone的手环在功能上并没有独到之处,但售价却高于其他品牌的智能手环。以Jawbone UP4来说,售价千元以上,功能与国内售价百元的智能手环产品几乎没什么差别。
既便是考虑到了品牌溢价这一因素,但功能缺乏创新、产品缺乏亮点的Jawbone智能手环仍难以支撑过高的售价。在国内智能手环产品的冲击下,Jawbone太高的定价策略难以在市场生存亦是必然,因为小米的智能手环售价只有几十块钱而已。试问,同样的功能,价格悬殊几十倍,Jawbone如何挑战小米们?
功能上,Jawbone智能手环的功能与小米手环基本一样,做工上的差别也不大。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太高的定价机制,是Jawbone衰落的一个因素。当然了,市场需求的大幅下滑,加速了Jawbone这个智能手环巨头的倒下。归根结底,智能手环是一个小众市场,这才是智能手环巨头陷入财务危机的真正诱因。
智能穿戴行业还能火多久?
作为智能穿戴行业的典型产品,智能手环当下的困境,是智能穿戴行业的一个缩影。在智能手环巨头Jawbone进入破产清算前,智能手表行业也遭遇了一场地震,华硕、摩托罗拉等品牌先后终止新一代产品的研发。
惨淡的销量,是科技巨头们无奈离开智能手表领域的重要原因,华硕在智能手表行业的遭遇,真实的反应出这一行业的真实状况。据悉,自2014年华硕发布第一代Zen Watch智能手表以来, Zen Watch系列产品共发布过三代产品。然而,Zen Watch的销量并不那么光鲜,截至当前华硕Zen Watch每月的平均出货量只有5000-6000块。
与智能手机几年前的热度相比,华为Zen Watch的销量只能用“惨淡”两个字来形容。持续低迷的销量,是华硕不得不放弃智能手表业务的重要原因。而摩托罗拉终止新一代智能手表Moto 360的研发,同样是因为销量没有达到预期。来自IDC的数据称,去年第三季度摩托罗拉智能手表仅卖出了10万台,而华为智能手表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出前5。
事实上,智能手表整个行业的销量都不乐观。2016年美国智能手表先驱企业Pebble宣布倒闭,软件、固件和专利打包卖身给另外一家智能穿戴公司Fitbit。相比之下,苹果智能手表销量要好一些,去年每一季度的销量都在100万台左右,占据了智能手表市场近一半的份额,成为行业的老大。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智能手表在市场叫好不叫座,很大程度是体验太差。以苹果的智能手表来说吧,充满电的情况下待机最多1天,如果把微信、短信等重要信息向Apple Watch推送的话,苹果智能手表待机也就半天。如此短的待机时间,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没有出色的用户体验,智能手表如何臣服用户?
毋庸置疑,无论是智能手环,还是智能手表,这些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而一些小众的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销量更是惨淡。过于鸡肋的价值,是智能穿戴设备销量遇冷的真正原因。
坦白说,智能手环巨头Jawbone的倒下,是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前景不太乐观的一个信号。诚然,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在产品形态上实现了颠覆,但眼下糟糕的用户体验注定智能穿戴行业的火爆很难持续。随着消费者回归理性,智能穿戴行业的寒冬也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