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缘何突然井喷
2017年4月19日,许多微信用户突然发现,微信赞赏功能不能用了。
正当纷纷猜测时,当天下午5点半,微信团队发布公告称: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将被关闭,替代方式是通过文末二维码个人转账实现打赏。
业内一片哗然。有不少公众号运营者一边写着“苹果为何大战微信”的文章,一边匆匆赶制打赏二维码。
他们没想到的是,新方式发布不足7小时,微信团队再发公告:应苹果公司要求,对iOS版微信公众平台文章个人转账功能进行关闭。
就这样,一家手机生产商与一家移动社交服务商,在支付领域直接“交火”。
这皆因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太过吸引人——调研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交易总额未来3年将以142%的年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13776.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011.17万亿美元)。
这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市场,引来各方竞逐。
双寡头崛起
实际上,在移动支付的战场,苹果还是“鲜肉”,微信最大的对手是支付宝。
根据咨询机构易观智库的统计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在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市场份额高达53.70%,腾讯金融为39.51%,二者合计达到了93.21%,占绝对主导地位。
2004年,为解决电商交易的核心环节,支付宝诞生,令阿里巴巴集团迅速崛起为全球互联网巨头。
“在蚂蚁金服内部,把支付宝诞生的头3年划归为服务电商的第一阶段,第二个3年是走向社会开拓场景阶段,第三个3年来到了全面拥抱移动支付时代阶段,正值2013年。”蚂蚁金服商学院副院长朱红军对记者解释称。
2013年6月,基于支付宝App而研发的理财产品余额宝上线,给用户在网购交易中的沉淀资金提供了一个增值的方式。
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曾高达6.763%,甚至一度出现用户将资金从银行转移过去的轰动效应。仅一年时间,余额宝用户规模突破1亿,中国用户由此亦进入了互联网金融的新天地。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总体交易规模突破13010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800.3%。
有人曾把支付宝称为App支付,把微信支付称为社交支付,因为腾讯的支付故事也诞生于一个天才的创意——微信红包。微信支付作为财付通的移动支付服务,走向了前台。
微信支付运营总监雷茂锋告诉记者,微信红包于2014年1月27日悄然上线,从除夕全天到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平均每分钟有9412个红包被领取。到2015年,仅除夕一天,抢红包总计猛增至10.1亿次。
“红包的火爆出乎很多人意料,也把微信支付带给了更多人。我们紧接着就开始着力于激发更多的用户绑定银行卡、开通微信支付,与此同时,全力拓展餐厅、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商户,让微信支付拥有更多的场景。”雷茂锋说。
星火VS春雨
日益增长的用户量,需要更多的商户提供服务支持。而说服商户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微信支付能够为商户带来什么?
雷茂锋解释说,微信靠“支付+会员”,把用户的“消费身份”与“微信身份”相关联,在每次支付行为发生时,帮助商家更了解消费者,并为商家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运营能力。
美国《福布斯》记者王悦(音)在北京体验了一天的无现金只带手机的生活,发现从小吃摊到餐馆,都实现了移动支付:“我在一家餐厅用微信支付买了一份三明治,女服务员随后让我‘关注’他们的公众号,以便向我发送优惠券和虚拟会员卡。”
显然,这种“支付+营销”的模式,赢得了不少商户的青睐。可是,支付宝也是这么做的。
朱红军告诉记者,支付宝依靠“口碑”平台,实行“消费即会员”策略,把使用支付宝支付的消费者直接转变为商家会员。这样,商家就能做更多的营销活动,以吸引消费者进行更多消费。
既然模式类似,那么就要看“地推”实力了。对两家互联网公司来说,“地推”主要靠服务商。
“我们不会自己去拓展商户,而是通过打造生态、开放技术平台、提供接口能力,让更多的用户和商户选择微信支付。”雷茂锋说。
2016年4月,微信支付团队启动针对服务商的“星火计划”,预计投入1亿元扶持平台服务商,每个服务商每月最高可以获得高达50万元的运营经费激励。
2017年3月,微信支付团队还公布了2017“赋能创新”三大方向,将向合作伙伴开放数十种类别、上百个项目的全新能力,以微信支付为基础,与合作伙伴共同壮大移动支付生态。
据雷茂锋介绍,微信支付的服务商包括几类:一是具备开发能力的服务商,可以接入微信的标准服务商平台;二是拥有线下商户资源却不具备开发能力的服务商,通过微信埋单的标准产品让他们去拓展更多商户;三是基于银行体系利用其渠道拓展微信支付。
成效是明显的。截止2016年12月底,腾讯移动支付的月活跃账户及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均超过6亿。
支付宝采取的几乎是同样的发展路径。
2016年8月,蚂蚁金服推出“春雨计划”,拟投入10亿元扶持支付宝的生态伙伴,围绕支付费率、经费激励、资源支持、产业投资基金等方面,对合作伙伴进行全面支持。
“‘春雨计划’的本质是把蚂蚁金服的技术、数据能力开放出来,让大家共享。只有生态发展了、环节中的每个主体成功了,支付宝才会成功。”朱红军说。
金融业务的想象力
支付宝还有一个“武器”,就是金融业务。
在朱红军看来,2014年10月成立的蚂蚁金服,开启了支付宝的第四个阶段,“在提供支付的服务中,不断发现用户的其他层面的金融需求,因此打造出一个综合服务性质的金融平台。”
通过支付宝App这个巨大的流量入口,蚂蚁金服开发出了理财服务、小微贷款、芝麻信用、网上银行、保险业务等多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它也因此从阿里巴巴集团中剥离出来,成为业界估值超过6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公司。
“支付+金融”衍生出另一条巨大的金融产业链,想分一杯羹者,大有人在。一些互联网出身的公司,同样觊觎支付这块蛋糕。
2016年2月,小米收购持有支付牌照的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65%的股权;2016年10月,美团收购支付公司钱袋宝,唯品会完成对支付公司浙江贝付的全资收购。
京东商城曾与支付宝合作。京东CEO刘强东曾表示“过去十年,错过的就是支付”。于是,2012年10月,京东完成网银在线的收购,逐渐实现支付自主化。
“我们起步确实比较晚,但是我们没有迅猛拓市场,而把重点放在京东体系内部优化支付体验和产品能力。”京东金融集团副总裁许凌告诉记者。
京东金融在2017年公布“大支付”战略,通过支付体系串联起京东支付、白条、小金库等一系列产品,打通存、贷、转款,为用户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而在线下,京东金融面对的是支付宝、微信支付几乎占完的市场,京东金融找到了中国银联。
2016年9月,京东金融与中国银联在线下推出“白条闪付”功能;2017年1月,京东金融更是与中国银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支付产品创新、联名卡、农村金融等多方面展开合作。
银行系出击
在京东金融与中国银联的签约仪式上,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说:“我们坚持‘四方模式’,不吃独食,不和发卡机构争发卡业务,不和收单机构争收单业务,不和商户争利益,更不和消费者争利益。”
这种姿态,激励了许多想要闯入支付领域的“新兵”,其中包括早已尝试推出移动支付的各大银行。
近几年,为了响应“普惠金融”的号召,事实上包括工行、建行、招商银行等各大银行,纷纷通过自己的手机App,开通了二维码支付功能。
然而,市场并没有太大反响。这既受困于移动支付兴起的红利渐薄,也在于银行本身的考量。
“一方面,银行业被严格监管,不可能像互联网公司那样‘烧钱’做市场营销;另一方面,银行盈利主要靠存贷利差,它们又怎么会花太多精力放在支付上?”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告诉记者。
这样的困境对中国银联来说同样适用。
早在2015年12月,中国银联联同超过20家商业银行推出“云闪付”,无需手机联网,也不必打开手机银行App,只要点亮屏幕靠近POS机即可完成支付,并且有超过1000万台POS机终端支持“云闪付”。
然而,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上,中国银联仅占比1.1%。
在《中国银行卡产业2016年回顾及2017年展望》一文中,时文朝提到,2016年,“云闪付”全年累计实现交易1.9亿笔、217亿元。
“与此同时,二维码作为一种简单、便捷的交互方式,以其推广成本低、受众面广的特点,在消费者、商户、商业银行中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当前移动支付小额高频领域的重要工具。”时文朝说。
2017年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宣布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消费者打开任意一家已开通云闪付二维码服务的商业银行App,通过“向商户付款”功能生成“付款码”,收银员使用扫码枪读取后便完成支付。
中国银联联合银行的这次大规模举动,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将会持续冲击整个支付行业。
手机厂商来搅局
而从技术角度切入支付领域的新玩家——那些手机生产厂商们,也开始借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加速布局。
与微信“掐架”的苹果公司,在2016年2月将Apple Pay带到中国市场。其后,三星、华为、小米、魅族等,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支付功能。
很多人对Apple Pay入华心存期待:它有不一样的“科技感”,也是美国最广泛使用的移动支付方式,已覆盖全美36%的商家。
然而在中国,Apple Pay却遭遇了“滑铁卢”。
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在2016年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中,Apple Pay没有进入前十,第十一名是“其他,占1.1%”阵营。
魅族Flyme金融支付负责人邱本杰告诉记者,魅族介入手机支付,并非为盈利:“Meizu Pay依托手机的硬件和系统级软件的能力,为用户提供便捷、安全和统一的支付体验。能否在这上面盈利,并不是我们现阶段考量的重点。”
实际上,手机厂商对支付的介入,像是在手机上添加一个新的工具或功能。
邱本杰介绍说,NFC芯片除了实现手机支付,还兼具公交卡、门禁钥匙等功能。
“Meizu Pay的功能实现,涉及到软硬件的配合和手机上下游供应商和服务商之间的联调,流程比较长,需要协调、沟通和商谈的事项和对象比较多。这也是手机支付的普遍难点。”他说。
他还向记者透露,手机厂商没有支付牌照,不是支付机构,也不会涉入用户资金流转的环节:“从行业来看,2019年之前,手机厂商不会介入商业的分成。”
苹果公司则是个特例。相较于开放的安卓系统平台,苹果的iOS更为封闭,它对开发者的要求也相对更严。
2016年6月,苹果公司公布了最新版的“苹果开发者协议”,其中的3.1.1条款规定,假如开发者要在App内解锁特性或功能,则必须使用“App内购买”,且App不得包含指引客户使用非IAP机制(即App内购买)进行购买的按钮、外部链接或其他行动号召用语。
这条规定成为了2017年4月19日微信与苹果“交火”的依据。
比如在“QQ音乐”App上购买数字专辑,就必须通过苹果AppStore的支付渠道进行购买,而苹果公司也会收取30%的提成。
目前,AppStore的支付方式里包含了中国银联、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而微信支付并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