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应对新技术的“打劫”,RFID需以创新与“开源”开疆拓土
3月29至30日,2017(第十一届)RFID世界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在29日下午进行的RFID世界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RFID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东教授给与会者带来了一场以《RFID应用工程技术&RFID应用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RFID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东教授
RFID行业需要开疆拓土
“RFID市场正遭受新技术的打劫。”王教授以智能餐饮自动结账系统为例,如果通过RFID技术来实现的话,需要在所有的餐盘内加入RFID标签,再配合读写设备对结账台进行大幅改造,这样才能让整套应用系统完成自动结账服务,这在没有其他新技术应用时,基于RFID技术的这套解决方案是颇为先进可行的。
一旦新技术应用出现后,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王教授表示,去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创业团队开发了一套基于视频识别的餐饮自助结账系统,该套系统只需进行一两天的识别学习后,便能准确识别出餐盘上的食物,从而确定价格。这套系统对RFID方案的优势显而易见,它几乎不需要对餐厅进行任何改造,其在研发出后的几个月内就拿到了战略投资,可以想见,它很可能将RFID在这块的应用淘汰出局。
面对新技术应用的不断打劫,RFID业界该如何自处?王教授指出,RFID技术需要“开源”。通常来说,RFID被认为是一种射频识别技术,如今,它还可以用来作“感知”,被应用在服装零售门店领域。在网店上,商家可以知悉某件服装的浏览点击情况,而在线下的零售门店,RFID同样也可识别出用户行为,比如取下衣服及翻看衣服等,对消费者这些行为的识别是基于RFID tag信号的信息变化情况来判断的,当然对用户的行为识别也可通过传感器或者视频监控技术来完成,但RFID技术更具优势。
王教授表示,RFID市场不断地遭受新技术的打劫,RFID也需要不断地“开疆拓土”,通过创新与“开源”去打劫传感器应用,视频监控应用等。多技术的融合无疑是一种趋势,作为一种身份识别技术,RFID技术很好地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那么其与北斗、GPS这些定位技术,与传感器的状态知悉技术以及视频图像的可视化应用结合,将给未来的更多方案与应用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满足客户不同的应用需求。
在谈到如何补足RFID产业生态的短板时,除去一系列利好的政策因素外,王教授表示,至2020年,培育10家在细分市场具有引领性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不失为一良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些示范企业的带动下,更多的企业将完成智能化转型。
RFID的应用与设计需注意什么
在谈到RFID应用工程技术时,王教授从标签应用工程、读写器应用工程及解决方案的测试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指出,RFID每一种不同的天线设计都是跟对应的应用场合结合在一起的,每一种天线设计都有其不同的应用领域,没有那种设计能包打天下。
天线设计有很多种参数,比如中兴频率、反射系统及带宽等,这些参数都会影响到天线的性能,这是需要注意的。设计的标签及天线需要符合客户的实际应用需求。比如在小型化标签天线的设计中,简单的半波长偶极子天线的总长度为波长的一半,对于工作频率在860-960MHz频段的UHF标签天线,长度则为160mm左右。此外,设计好的天线,其具体的粘贴位置亦是需要注意的,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读写器对其的读取准确率。
在言及读写器的参数设置时,王教授表示采用多参量复合过滤的方法乃良策,即当速度在一定阈值以上,RSSI值在一定阈值以上,同时被读取次数仍然在一定次数以上的RFID标签。当然,读写器模式与应用情境的匹配亦有讲究,比如在工作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应选择较慢的读写器模式。“本质上说,RFID读写器模式与应用情境的匹配,就是RFID性能的内部影响因子去匹配其外部影响因子的过程。”王教授表示。
解决方案的测试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这部分通常搭建真实场景进行测试,如何保证在不同的环境下读写器的读写准确率是一件蛮考验厂商耐心与实力的事情,但对集成商的好处亦显而易见。“通过对应用方案设计的测试,系统集成商可以地快速成长,从而保持RFID项目实施的成功率。”王教授表示。
最后,王教授对我国RFID应用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方面进行了介绍,指出2015年10月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批准由上海交通大学主持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物流服务师(RFID应用)二级”、“物流服务师(RFID应用)三级”项目的开发立项,并于2016年9月物流服务师(RFID应用)二级、三级题库通过专家评审,2017年4月上旬首期培训开班,进行国家职业资格“物流服务师(RFID应用)”二级、三级的培训工作,这对RFID业界而言不失为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