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合肥等四省会城市公交“一卡通”将启用 花200元可游4市43景点

作者:刘淑
来源:江淮晨报
日期:2017-04-10 09:18:30
摘要:住房公积金可异地互认互贷、医保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持一张“旅游卡”一年隻需花费200元就可游览43个景点、四城市“公交一卡通”即将启用、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环境保护可联动发力……从2013年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兄弟”正式“牵手”以来,4年来,他们之间不仅“常来常往”,也越来越有“默契”。
关键词:合肥一卡通

  2013年-2016年,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住房公积金可异地互认互贷、医保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持一张“旅游卡”一年隻需花费200元就可游览43个景点、四城市“公交一卡通”即将启用、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环境保护可联动发力……从2013年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兄弟”正式“牵手”以来,4年来,他们之间不仅“常来常往”,也越来越有“默契”。

  从一份框架协议起步,现如今的他们已经紧紧相依。

  住房公积金: 异地互认互贷经验全国推广

  2014年12月2日至3日,长沙、合肥、南昌、武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会议在武汉召开,四地公积金中心一致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携手合作,共创政策上互动、资金上互融、服务上互鉴、系统上互通的新格局。会议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住房公积金异地使用合作协议》。

  为期两天的会议成果卓着,也正是这一次会议,让四市在全国率先打破公积金贷款管理的城市壁垒,开展了省际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

  统一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政策和操作流程,为四市异地贷款职工提供便利,并逐步向城市群推广。

  此后,这一经验在全国得到復制和推广。2015年9月,住建部下发《关于住房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有关操作问题的通知》,借鉴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市公积金异地合作的相关做法和经验,在全国全面推开了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业务。

  教育交流: 四城市可共享教育资源 共同探究教研新模式

  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在四个城市之间开启“共享步伐”。

  四城市在长沙共同举办主题为“创新教研方式,推进课堂建设”的四市第二届教研交流活动,成立了“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教研协作体”,形成了《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教研协作体章程》,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共同探究教研新模式。

  同时,还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互联,长沙市牵头会同叁省会城市制定了《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城市职业院校合作方案》,形成了校企合作联盟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四城市职业教育教学联盟信息沟通平台,探讨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路径。另外,还举办了四城市中职学校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截至目前,已经培训教师105名。

  医保结算: 实现基本医疗保险 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2015年12月22日,四市再次在惠民利民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正式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合作协议》,在不改变四市现有政策及管理各项规定的前提下,各城市将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暂不包含药店)延伸到其他叁个城市。即:四市各确定5家左右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四市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可直接持卡到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按照参保地有关规定即时结算医疗费用。

  据悉,此项工作惠及长江中游城市群3000万民众,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截至2016年底,共有异地就医109人次,即时结算资金158.3万元。

  市场监管: 四个城市注册登记数据实现共享

  企业在四个城市中任一城市注册登记,可以在其他叁个城市享受到“绿色通道”。

  据悉,目前已经建立四市注册登记数据共享机制。经任一城市工商登记机关核准的企业,无论是否换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隻要在有效期内,在其他省会城市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的,均予以认可。

  四个城市已经在南昌市召开了长江中游四省会市场监管(工商、质监)工作联席会议,就深入推进四省会市场一体化工作进行了深入沟通和研讨,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市场监管(工商)工作合作框架协议》。

  同时,还大力推进工商政务云平台建设。出台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区域)工商政务云平台项目建设方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常态化、标准化的工商政务信息归集和共享交换机制,推动四市工商政务信息的整合。

  建筑行业: 推进建立招投标市场奖惩共享机制

  2015年12月底,全国建筑工程领域首次跨省电子评标在武汉实现,来自武汉、合肥两地的5位专家坐在各自城市的交易中心,完成了“武汉匯悦天地(K4地块)工程监理”项目评标工作。

  在建筑行业一体化方面,四个城市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诸如,武汉市取消对进入本市的城市群企业的资质証书、个人执业証书及相关的信用状况进行核验,直接採集信息,与本地企业同等待遇。协调省直部门对于四省会范围内的建筑企业取消进入湖北省的外来备案注册。

  四个城市还共同建立建设工程交易专家库,基本搭建起了专家库共享工作平台。四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一体化积极推进,交易信息平台互设工程交易市场窗口,共享招投标市场信息,推进建立招投标市场奖惩共享机制。

  医疗合作: 已正式开展 跨省长途医疗急救转运合作

  医疗卫生合作领域,四个城市之间的合作同样成果丰硕。四城市已经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公共卫生协作中心”,以常务理事长轮值制度进行运行,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公共卫生协作秘书处,成立公共卫生协作研究中心学术专家委员会。

  四城市的市民还可共享医疗服务。已经启动开展友好医院结对,成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医药卫生学会合作交流秘书处”﹔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急救联盟,由四省会城市发展至城市群20个联盟城市,推进紧急医疗救援合作,跨省长途医疗急救转运合作正式开展,长江急救联盟季刊正式发行﹔制定血液管理合作框架,签订採供血合作协议,加强血液中心项目合作。

  就业创业:不管在哪个城市就业创业,可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在就业创业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四个城市实行了统一的互惠政策,共同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四市共同实行统一互惠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即对持四省发放的《就业失业登记証》的劳动者,不管在城市群内哪个城市就业创业,都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在人力资源市场享受免费就业创业服务。

  四市同步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进高校服务周”活动,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共举办了4次大型人才招聘会,参与企业800余家,提供岗位60000余个。

  同时,还统一推进了人才网站改版,设置统一的标识(LOGO),打造统一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人才招聘平台和品牌,实现了人才资源信息的共享。

  交通运输: 四城市公交“一卡通”即将投入运行

  手持一张公交卡,就可以遍乘四个城市的公交车。2016年3月,在第四届会商会上签署的《南昌行动》中明确提出要开展长江中游四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

  2016年10月,四市交通部门在合肥举行四城市交通运输联席会,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互联互通战略框架协议》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交通一卡通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细化了交通一卡通工作方案及工作步骤。

  据悉,目前华中一卡通公司正积极筹备设立,公交“一卡通”即将投入试运行。

  四个城市就各自的《十叁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进行了交流对接,在连通四市的一些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时间和进度上部分达成了一致意见,如武深高速涉及武汉与长沙市的对接,武阳高速涉及武汉与南昌市的对接等。

  另外,积极争取铁路部门将四城市环形高速铁路网的规划纳入国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共同争取“长江航道645工程”纳入国家“十叁五”规划。

  经贸往来: 相互之间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江淮汽车在武汉设立新能源汽车基地、东风汽车在合肥设立精密铸件等项目、武汉光谷投资35亿元建设“合肥金融港”、铁四院设计长沙全国首条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随着四个城市之间“越走越近”,企业间的交流与投资也越来越多。

  2014年到2016年叁年间,南昌在武汉注册投资的企业总数由681家增加到1253家,增长了近一倍﹔武汉在长沙、合肥的新注册投资企业1300家,各增长50%

  四城市间的金融一体化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已经在南昌共同举办的“长江中游城市群首届金融峰会”,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金融合作与发展倡议书》,共推长江中游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建设。

  四城市共同举办或相互参加中博会、机博会、光博会、食博会、农博会等大型展会。

  武汉、合肥两市就共同融入“一带一路”开展合作,“汉欧”班列发运合肥市约300万美元货物。中铁建总包的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项目中,武汉中铁大桥局与合肥中铁四局联合承接其中的电气工程项目、轨道铺轨施工项目。

  与此同时,2016年7月27日,四城市牵头发动城市群相关城共26个城市的工商联(总商会)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南昌)四市暨相关城市圈民间商会合作备忘录》,充分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四市总商会优势,全面融合四城市相关城市圈、“一体化”战略城市(地级市)商会和各区域、行业、外埠、异地民间商会各类资源,创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商会”合作机制,推进民间商会区域一体化和协调合作共赢发展的新模式。

  食药监管: 形成打击食药违法犯罪活动的合力

  四个城市之间食品药品稽查协作机制逐步建立。据悉,四个城市通过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食品药品监管联席会议平台,加强食品药品稽查打假协助,已经建立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实现最大化的信息资源共享。

  还建立了稽查联动机制,形成防范和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合力,保持区域内食品药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

  同时,四个城市间还签订了质监合作备忘录,建立质量技术一体化机制,建立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市场准入、品牌互认、打假联动等机制。

  另外,定期通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行政执法领域相关工作,建立质量安全监管联防联治机制﹔建立质量技术基础工作合作交流机制,加强质量强市工作经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推进建设武汉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部中心)、推进法制计量合作、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合作、技术专家学习合作等方面的交流﹔加强质量品牌互认,共同提高名牌产品竞争力。

  通关一体化: 外贸企业 可自主选择口岸申请报检

  在四个城市之间,通关一体化已经初步实现。

  目前,四城市均已加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改革,四城市所有外贸企业,均可自由选择申报、纳税、放行地点,以及可根据自身需求或物流情况定制个性化的通关流程,自主选择在货物入境口岸或目的地申请报检,并且能在目的地实施检验检疫,告别了以往在属地和港口之间奔波带来的不便。

  文化体育: 共同奏响精彩的文化体育“大合唱”

  四城市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3+1”演出联盟,促进四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演出市场繁荣发展。

  共同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戏曲群英会》。在一个月的时间裡集中展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四大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的本土传统戏曲文化。

  与此同时,连续4年成功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全国文物艺术品交流会﹔共同参加长江流域非遗大展。包括四市在内的11个城市共同签订《长江流域主要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战略联盟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流行音乐比赛。

  科技共享: 相互开放四市科技局管理的专家库

  在科技领域,四城市之间也愈加“亲密”。已经建立四市科技合作联席制度,自201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联席会议,由各市分管市长、副秘书长参加,推进落实年度科技合作的具体事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2013年开始,四市科技局门户网站顺利连通,并相互开放四市科技局管理的专家库,推进和鼓励各市科技部门在科技成果鉴定与验收、科技计划项目的评审与评估、科技奖励的评审中,优先在四市共享专家库中遴选专家并确定了选用专家的比例。

  同时,共同举办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在第十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上联合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科技创新成果展”,66家公司的90多个项目参加了展出。省会城市科技创新成果展已连续举办了叁届,共计150多家企业的近300多项科技成果在展会上进行了展示。

  农业交流: 加强农产品价格、供需等信息交流

  在农业领域,四城市之间的交流同样频繁。目前,已经建立日常联系和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农业经济协作联席会议平台,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加强农业经济合作交流。

  建立了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农产品价格、市场供需、技术服务等信息资源的交流沟通。

  同时,不断拓展农业展会的交流平台。积极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相互参加农业交流累计20多次,农业展会30多场,农业品牌推介会20多场。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农产品品牌通过长沙农博会、武汉农博会、合肥农博会、南昌农博会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城市旅游: 一年花200元

  可不限次数游览4市43个旅游景点

  四城市之间的旅游合作成效显着,已经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旅游合作会商会机制。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年卡正式开售,同步网上销售。

  现阶段,四城市市民花200元持此卡一年内可以不限次数游览4市43个旅游景点。同时,四城市还共同在杭州、广州举行旅游推介会,联合推出了30余条旅游线路。

  另外,共同举办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专题论坛及“新战略、新格局、新中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高峰对话,邀请国内多名知名学者纵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发展。

  环境保护: 落实大气重污染预警应急联动

  为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四城市签署了《长江中游四市环保合作协议书》,推动建立环保合作长效机制。统一环保市场准入,对从事环境保护业务的企业予以相同的政策待遇。

  四城市积极推进核发机动车环保标志互认,转移危险废物信息互通,共同严管秸秆露天焚烧。

  同时,还建立环境监测、空气质量数据共享的长效机制,互相通报交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推进落实大气重污染预警应急联动。

  为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湿地生态保护工作,武汉、南昌、长沙、合肥、九江、岳阳、宜昌、安庆8个城市的林业部门共同举办了长江中游城市群2016“爱鸟周”活动,并发起成立长江中游城市群湿地生态保护联盟。以城市发起建立城市群湿地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尚属首次,旨在为城市群湿地生态保护提供交流、借鉴。

  晨报特派记者 刘淑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