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伟:共享模式 将会是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最佳突破口吗?
环顾整个2016年物联网行业,都在寻找突破!因为物联网跟传统的互联网的轻模式确实不太相同,单靠一个网站、一款软件或者是一个APP就能打天下的奇迹很难很难了。有没有好的办法呢?
其实换个角度,这几年移动互联网能够大火,无外乎取决于三个条件:智能手机、4G无线网络外加一堆个性化应用。那么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就是物联网中“物”的化身,或者叫连接终端,背后就是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某种角度上,智能手机是目前在短时间内无法取代的物联网的超级“终端”。在手机上所覆盖的各种功能已经基本上成为我们寻找应用方向和设计商业模式的出发点。我们大量的所谓独角兽企业都建立在智能手机上。例如滴滴!!
那么在滴滴最终打败了各路竞争对手,独霸天下的时候,也就造就了一个“共享”模式出来。特别是在2016年底,将共享租车顺利复制到自行车领域,甚至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共享单车”。摩拜,ofo,小鸣,优拜四家共享单车平台累计完成了15轮融资,最夸张的是单轮融资已经达到了过亿美金,风头直逼滴滴。
1.资本青睐有加的共享单车
很多人都觉得共享单车模式能盈利吗?为什么资本会这样看好呢?
我个人分析,大家看好的还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从传统互联网的打法上,从来都是不计较成本得失,就像当初滴滴和快的之间血淋淋的烧钱大战一样。账面上能看到的 现金流基本上就是两个:租金和押金。
1)共享单车盘子有多大
共享单车的租金可谓是很可怜,每小时5毛到1元,就算是你能投放到100万辆车,按照每车每天10小时计算。也就是每天500万收益,那么一年呢,大约就是在17、8亿水平上的一个市场。那么从押金角度呢,还是按照300元/车押金计算,如果能达到1000万辆车的规模,押金大约30亿左右。综合来看就是在 50亿大小的单纯自行车的赛道了。
2)未来的想象空间
要说也不大嘛?什么原因这么拼呢?
“自行车”标签化
接下来再看后面的想想空间。就如同共享专车一样,首先市场的未来肯定是以亿级数量计算的。今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中国自行车市场其实已经萎缩到很低了。回忆一下我们自己骑车是在什么年代?物哥是在大约2000年左右家里还有自行车,但是很少骑了。后来那自行车也不知道扔那里去了。那么也就是说在近10-15年左右,大量的城市人口放弃了自行车,现今自行车成为运动的时尚工具了。而1亿辆自行车本身的生产制造可是将近千亿的规模了。
当然,发展到滴滴今天的状况,无论广告还是其他增值服务,俺就是咋说咋有理了。
大数据挖掘
最后还有一个大数据的概念等着你呢!几千万上亿用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半径将会一览无余了。那么通过未来的大数据挖掘将会带来的价值更是很难衡量,也许又是一个新的大流量入口呢,也未可知。
由于这个共享单车的入门门槛实在不高,所以才会瞬间吸引了数以百计的玩家风涌而入。当然就共享单车本身而言,接下来到底是衍生成为怎样的大战并不是本文的主要探讨方向。我更想强调的是共享模式本身将会对物联网产业带来深刻的影响。
2.互联网与“物”下的组合拳
今天回想起来,互联网商业模式第一个让你觉得最好的应用是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是电子邮件!90年代初期各种邮件提供商成为互联网上很重要的推动者!之后蔓延到论坛、聊天工具等等这些应用。(当然门户网站就别说了);触类旁通,今天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如果能引起万众使用,看来共享单车这类的应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再把思路发散开来,如果像自行车这样的“物”,通过简单的物联网技术包装,我研究看看主要就是定位功能和自动锁的组合,前面还是依托二维码和APP的支撑,唯一的门槛就是大量铺货!类似这样的应用将会有多少呢?
顺着“共享”这条模式,也许能突破原有的互联网免费习惯对于物联网的伤害!毕竟互联网的免费更多是建立在软件基础上的,边界成本极低,而物联网上的硬件“物”,对于任何一个公司都是极大的门槛。包括我们看到共享单车上亿美金的融资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铺货!但是好在还有押金啊,还有使用费嘛。所以最终能抵消一大部分的成本。甚至未来会有客观的商业回报。这样物联网的新商业模式可能就会打通了。
我想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推广大健康的平台,里面很大的成本是在对于健康管理的一大堆硬件设备上,单一的价格还能承受,但是健康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样一大堆的设备组合就会很贵!普通老百姓自然消费不起,量起不来,成本也就很难控制。以至于整个行业市场都处在黎明前的黑暗,都看好却破不了局!
如果能按照“共享模式”重新设计呢?这个价值将会是巨大的!希望很快能看懂这篇文章价值的行业人员对照着自身的业务,重新设计下你的商业模式。也许下一个热点就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