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POS助推聚合支付规范化
近日,网上相继流传出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深圳分行关于大力整治“聚合支付”的通知文件。结合春节前夕央行疑似下发《关于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的消息,沸沸扬扬大半个月的传闻——央行清查整改“聚合支付”终被证实。
聚合支付,介于第三方支付和商户之间,被称为“第四方聚合支付”,它没有支付牌照,也不从事资金清算。是一种通过聚合多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银行及其他服务商接口等支付工具的综合支付服务。
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的碎片化发展,聚合支付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兴支付方式,聚合支付在商场超市日渐崭露头角,融合多种支付渠道于一身,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京东钱包等等,给商户和消费者带来便捷的使用体验。
聚合支付以依托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前端业务,也因此主要以交易返佣提成的方式获取收入。但随着如今收单业务已成红海,该盈利空间也日渐狭小。
在此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开始以支付为流量入口,发展金融服务或其他增值服务。而少数企业,却打起了“二清”的擦边球。 所谓“二清”,是指没有获得央行支付业务许可的单位或个人,在持牌收单机构的支持下实际从事支付业务和资金清算的一种模式。
这种违规行为,也因而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为了避免重蹈此前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的覆辙,央行此次就下发《通知》,要求清查整改,以整顿市场。
随着此番央行清查整改传闻的证实,如今,整个聚合支付行业都需要来探寻更好的发展方向。
目前,业界观点普遍认为聚合支付的未来在于提供衍生增值服务。不少企业除了以交易返佣提成作为基础业务外,也确实逐渐开始拓展提供智能营销、数据服务、财务外包等的增值业务。但从整体上看,这些增值业务对沉淀数据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很高要求,聚合支付企业如果凭着一己之力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逆袭,显然难度颇大。
此种情况之下,智能POS或将成为聚合支付企业探索并落地衍生增值服务的一大助力。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变革以及商家日新月异的门店管理需求,加之智能POS厂商对终端的推广,智能POS已成为商家和消费者新宠,活跃在各类收银场景之中,也因此智能POS已成为了采集并沉淀原始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
目前,单就智能POS本身,可以收集的数据就包括设备信息、运行信息、地理位置信息、应用信息、交易信息、网络信息和人流信息等。若聚合支付企业还为商户提供解决方案,那么POS还将沉淀会员信息、营销信息等等。
另外,智能POS所具有的硬件优势还可为数据安全保驾护航。以上海慧银为例,旗下的POS终端——手持Q1,通过MasterCard TQM、PCI PTS4.1、CE、银联卡受理终端认证等国际国内认证,在数据安全性、隐私性等的方面受到广泛认可。
也因此,对于聚合支付而言,尽管挑战重重,然而此次摸底清查也或将是倒逼聚合支付市场规范化发展以及自身弯道超车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