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估值20亿美金 工业物联网新锐的崛起之路
近期,Uptake宣布完成4000万美金C轮融资,估值20亿美金。
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物联网公司,是近年风头最盛的初创企业。2015年10月,Uptake完成B轮4500万美金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金,一举跃入独角兽阵营,并在同年击败Slack成为福布斯“2015年最热创业公司”。
最近两年,特别是2016年,工业大数据和工业物联网发展势头凶猛,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公司。爱分析认为,研究Uptake的发展历程、业务模式和市场前景,有助于我们判断国内初创企业的机会。
创始人是饱受争议的连续创业者,创建了团购鼻祖Groupon
Uptake的创始人是Brad Keywell和EricLefkofsky,其中Lefkofsky更加为人所熟知,他曾是美国团购鼻祖Groupon的早期投资人兼董事长,是个充满争议的企业家。
Keywell是Lefkofsky的大学同窗,两人都毕业于密歇根大学法律专业。
大学期间,Lefkofsky就开始自己的创业冒险,在校园销售毛毯,将业务扩展到周边学校。毕业后,他联合Keywell收购一家做儿童运动服装的公司,公司主要靠借债经营,虽发展很快,但因无法偿还负债,最终以失败告终。
1999年互联网兴起,Lefkofsky敏锐地发觉到互联网蕴含的商机,先后创建了Starbelly(在线促销商品供应链管理)、InnerWorkings(印刷采购服务公司)、Echo Global Logistics(企业供应链管理)、MediaBank(给广告主和媒体提供操作系统软件)以及美国团购鼻祖Groupon。
这其中InnerWorkings、Echo Global Logistics和Groupon这三家公司成功上市,其他公司也都套现退出。有这么多辉煌履历,坊间对Lefkofsky评价却是毁誉参半,有一些声音认为他不是企业家,而是个投机分子。Starbelly成立不足1年就以2.4亿美金高价卖给了Ha-Lo,被认为是后者破产倒闭的重要原因;就在Groupon提交IPO申请前一个月,Lefkofsky和他的家人套现了3.82亿美金。
Lefkofsky创建公司情况
数据源:爱分析整理
2014年,Lefkofsky再次创业,瞄准当前最火爆的市场工业物联网。Uptake每年上一个台阶,三年估值达到20亿美金,不禁让众人再次怀疑,Uptake会不会只是Lefkofsky新一次投机,做高估值,意图高位套现。
机械大亨Caterpillar是Uptake种子客户
尽管创始人饱受争议,但Uptake很快找到自己的种子客户——机械大亨Caterpillar。Caterpillar是全球最大的燃气发动机、柴油机和工业用燃气轮机生产厂家之一,每天有超过300万台设备运转,同时监控这些设备非常困难。
Uptake的创始人Keywell在2012年就与Caterpillar的CEO认识,等到Uptake成立后,第一个业务就是帮助Caterpillar研发一款数据分析软件,帮助其监控全部机器设备,提前预测设备使用寿命和可能出现的故障。
Uptake提供的是SaaS软件服务,从设备上采集数据信息,将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清洗与分析,最终用Dashboard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帮助企业客户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设备,节省时间和资源。
从具体应用上来看,Uptake的产品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辅助管理工具,如设备管理、故障检修、KPI显示板等,这类产品主要是帮助企业将各类设备上的数据采集、汇聚到一起,用一套统一工具去监控管理。
另一类,是推荐预测服务,如流程优化、故障预警、任务管理等,这类产品主要是基于历史数据对企业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预测各类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可以根据结果反馈不断提升预测和推荐的准确度。
从结果上看,Caterpillar对Uptake应该非常满意,据称Uptake的产品每年帮助Caterpillar每辆机车节省14万美金的支出,同时还通过流程优化,将配置机车的时间缩短一个小时。
二者不仅长期保持合作,同时Caterpillar还参与到Uptake的两轮投资:2015年3月曾少量投资Uptake,在Uptake的B轮4500万融资中同样有Caterpillar的身影。
从工业扩展至农业、航空、能源、医疗等行业,营收突破1亿美金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一战成名后,Uptake开始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其他行业,农业、航空、能源、零售、医疗等行业都有Uptake的客户。
因为每个行业都有自身不同属性,因此在向其他行业推广时,打法与工业物联网有所区别。工业物联网领域,Uptake是自己研发提供一套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用纯SaaS的形式服务工业客户。推广至其他行业时,Uptake建立一个PaaS平台,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上层应用,自身专注于底层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将预测推荐业务交给其他公司开发。
早期Uptake主要依赖创始人Lefkofsky的基金Lightbank Venture提供资金支持,2015年10月,Uptake完成B轮4500万美金融资,估值达11亿美金,领投方为GreatPoint Ventures,市场开始认可Uptake的潜力与价值。
外部资本的进入,让Uptake进入发展快车道。2016年,Uptake人员规模从309人扩展至700人,挖来不少高管,包括美国最大核电公司Exelon的CIO Sonny Garg、思科的副总裁Joseph Bradley等。
根据创始人Keywell对外公布的信息,2016年Uptake营收超过1亿美金,下一轮融资将引入更多外部资金。
近万亿物联网市场,GE等老牌厂商是最大竞争对手
根据IDC数据,美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2320亿美金,增加至2019年的3570亿美金,年化复合增长率16.1%,这个市场规模包括硬件、软件、服务等。其中制造业和运输业是2016年规模最大的两个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355亿美金和249亿美金。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最大玩家是老牌工业厂商通用电器(GE),GE用几年时间开发了工业物联网软件平台Predix,并在2016年3月将其开源以最大化发挥Predix的潜力。GE围绕物联网完成了很多垂直行业的收购与整合,以1亿澳元收购墨尔本建筑自动化公司Daintree Networks,以5亿美金收购机械分析公司Meridium等。
这类老牌厂商在物联网布局上存在天然优势,本身对业务理解深刻,数据积累上同样不存在任何问题,技术上的劣势可以通过一系列整合并购来弥补。
像Uptake这样的初创企业,要不是发展之初,抱上了Caterpillar这条大腿,发展速度必会放缓很多。Uptake快速将自身覆盖行业扩展,存在着避开GE这些巨头的锋芒,找到自身差异化优势的心理。
国内工业物联网尚处萌芽阶段,打通数据通道是第一步
就目前来看,国内工业物联网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尚未建成,不论是网络、硬件设备都尚未成熟,数据采集这一步尚未全部完成,数据分析只能基于一部分数据进行。
国内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初创公司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提供物联网平台的企业,如机智云、Yeelink、Ablecloud、司南物联等,另一类是直接提供工业物联网服务的企业,如昆仑数据、智擎信息、树根互联等。
从需求来看,早年中国工业企业因人口、原材料等相对廉价,并不太重视成本控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极大浪费。近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国家基础设施投入增速放缓,中国企业对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需求变得异常旺盛。
从供给来看,中国工业企业自身IT能力非常薄弱,自身不具备开发物联网软件的能力,需要依赖外部IT公司,而原本服务这类工业客户的IT厂商多数只擅长基础软件的定制化开发,同样不具备数据分析能力。
需求旺盛,供给又跟不上,这就给创业公司发展的机会。不过,创业公司直接对标Uptake,这种C2C(Copy toChina)的做法是无法落地的。正如前文所言,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第一步就是帮助企业打通多个环节的数据通道,采用统一大数据平台去管理企业客户的数据。只有完成这些繁重的工作,才能开启工业物联网的大门。
尽管Uptake只用短短两年就跨过独角兽的门槛,但是中国物联网初创企业很难媲美这样的发展速度,唯有扎扎实实打好基础。风口虽至,贸然起飞会摔得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