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希望都寄托在Apple Pay上?NFC支付是否该自我检讨
Apple Pay从去年2月18日正式在国内上线以来,一晃一年有余,围绕Apple Pay这一年来的成绩,论战不少。其中不乏唱衰派,代表便是每日经济日报的文章《兵败中国 苹果Apple Pay是怎么把好牌打成烂牌的?》(下称《兵败》),文章认为Apple Pay在国际上不断攻城略地,广受欢迎的情况下,在中国国内却不敌二维码支付,甚至认为银联和各家银行推出自己的二维码支付后,已经和Apple Pay已经貌合神离,总而言之就是ApplePay在华前途堪忧。另一派则是乐观派,其代表是移动支付网主编慕楚的文章《苹果Apple Pay真的是拿着一手好牌入华的吗?》,文章对《兵败》一文一一做了反驳,并且认为在国内线上线下支付被微信与支付宝垄断大半江山的环境下,Apple Pay为推动全民NFC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未来依旧前景看好。
客观而言,作为支付行业专业媒体人,慕楚的文章更为客观和符合实际情况。微信和支付宝在国内完全是利用不对称监管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2014年3月央行发文《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暂停支付宝、腾讯等公司二维码支付业务以及虚拟信用卡业务。而实际情况是,这份文件并没有暂停微信和支付宝在线下布局二维码支付的步伐,相反二维码支付的布局越做越大,最终这份意见函沦为一纸空文。最为讽刺的是,国内的所有二维码支付绑定都是银联卡,但在实际支付交易中,全都绕过了银联的结算通道,这种事情在国外同行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如今的二维码支付早已遍布大街小巷,方(bang)便(jia)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合法的互联网金融创新。
相反Apple Pay在2014年9月发布后,关于何时入华一直处于传闻层面。银联和各家银行虽早已在自己的系统中做好了准备,苹果公司也算是富可敌国的超级巨鳄,但是在Apple Pay入华方面一直非常小心谨慎,配合监管部门做好各种测试。甚至Apple Pay Seed的公测也是在2015年12月与银联正式宣布入华后才开始的,此时距离初次发布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三个多月。即便如此,测试也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仅仅限于各银行和银联的部分受邀请人士,很多专门研究支付的业内人士和大咖一直到Apple Pay正式发布也没拿到测试资格。Apple Pay正式对中国用户开放后,仍然还有文痞以危害国家金融信息安全为由,杜撰文章对其抨击。Apple Pay就是在一个严格监管和受敌视的环境慢慢的步入寻常百姓视野中。
Apple Pay的出现,无疑对国内几乎垂死的NFC手机支付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一年下来,以往银联一直不为人知的“闪付”开始为大众所熟悉;一些iPhone论坛开始讨论闪付和NFC支付,这类话题以前只会在信用卡论坛中讨论;国内其他的手机厂商相继推出自己的手机Pay;超市和商店里收银员对信用卡的闪付和手机NFC支付友好许多,当客户提出用闪付或者ApplePay付款时,不再被店家视为没事找事的麻烦者,这么看起来NFC支付的春风终于来了。
可惜,春风来了并非意味着夏天即将来临,国内NFC支付要面对的是刺骨的倒春寒,毕竟冬天还没过去。
在和业内的一些朋友聊天中了解到,国内发布的各种基于手机NFC支付的Pay中,除了Apple Pay交易量比较可观之外,其他Pay的日常交易量几乎可以到了忽略不计的地步。事实上在我们的日常观察中也是如此,在一些便利店、超市的交易中,大多数人仍然选择微信或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然后才是Apple Pay,至于其他的Pay,对不起,真的没见到一个普通人用过(在笔者看来,靠NFC卡玩家和专业研究人士作为体验进行那点可怜的交易量,并不能支撑起这一行业的发展)。这就变成了线下支付仍然由二维码和(加上银行卡支付在内的)Apple Pay三分天下的局面。他们喝汤吃肉,而其他的手机 NFC Pay恐怕连市场份额的残渣都没捞到多少,这样的局面下,说NFC支付的春风来了恐怕谁也不会信。
我们知道Apple Pay是苹果生态圈的一部分,这个生态圈还包括了Apple Music,iCloud等各种周边服务。苹果目的很简单,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提高用户对苹果产品的粘性,促进其产品的销售,把用户留在自己的生态圈内。对于苹果而已,无论是NFC支付还是扫码支付,手机也好,电脑也罢,这些只是一个支付行为的载体,苹果恐怕更关心的是用户是否使用iPhone。苹果若真的有心参与竞争支付行业,大可以禁止第三方app使用iPhone上的指纹模块,甚至干脆把支付宝微信直接在AppStore直接下架,但是苹果并没有做,无论你是Apple Pay还是二维码支付,用户只要用iPhone就好。
从这个角度来看,Apple Pay之所以成为NFC手机支付行业后起之秀与翘楚,完全拜iPhone和Apple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所赐,所以有资格傲视同行群雄。对于NFC手机支付界的同行来说,Apple Pay的出现,获利的更是苹果公司,对于国内NFC手机支付业的推动,是无心栽柳的结果,毕竟同行前辈们做的实在是太差。未来的Apple Pay更像是一个对手而非同盟,加上巨鳄般微信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早已占据大半江山。而国产的基于安卓系统的手机中,能支持NFC支付的仅有华为和小米,并且也仅仅是其多产品线中极少的几款中高端产品,无法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环境,一些占市场份额很高的手机厂商至今没有在这方面有所动静。市场留给其他NFC手机支付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NFC支付行业需要好好检讨自身发展的问题,把NFC支付的行业中兴寄托在Apple Pay身上是极其缺乏责任的表现。事实上和微信和支付宝相比,NFC支付行业出现的早太多。在2007年,国内就发行了第一张基于闪付的银行卡,之后银行和银联新部署的POS均陆续开始支持NFC(即支持闪付和手机Pay)等非接触方式交易;那个时候支付宝还在忙着一家家银行谈接入;iPhone刚问世,是一个不成熟的手机;我们的微信之父张小龙忙着搞Foxmail,腾讯还忙着壮大QQ,和MSN Messenger竞争聊天用户;我们第一代NFC手机支付早在2010年由中国移动发布。
国内的NFC支付业就这么起了这么一个大早,在没有一个对手的情况下,直到2016年Apple Pay正式入华之前,也没有培养出普通用户经常使用NFC支付的习惯。讽刺的是,大多数普通人唯一习惯使用NFC支付的场景就是坐地铁和公交车了。在魔都,还能用来坐坐出租和轮渡,使用非常局限。原本NFC支付在零售小额快速支付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现在看来NFC支付距离这个目标是越来越渐行渐远,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原本被NFC支付垄断的公交行业也开始被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染指了。
微信和支付宝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成功培养出普通用户使用二维码支付的习惯,如果把成功归结为这些互联网巨鳄舍得烧钱,大搞薅羊毛活动恐怕也是不公平的。银联/银行乃至手机运营商在这方面烧的钱也不在少数,何况还占据了时间上的优势,现状就是自己的市场份额不断的拱手让给对手。
笔者早在两年前就在撰文分析过我国的NFC支付现状,具体参见本刊在2014年发表的《主流移动支付方式比较》(【行业点击】主流移动支付方式比较)一文,这里不再敷述。两年过去了,NFC行业发展依然缓慢,除了Apple Pay的入华给这个死气沉沉的行业带来一点清新的空气外,整个行业最好的收获就是便利店收银员对Apple Pay友好很多,有更多人知道闪付怎么回事了。但如果整个行业寄希望于Apple Pay能给带来些什么,恐怕会失望多于希望,毕竟自身在产品开发和推广上的缺陷太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很多手机NFC支付产品的开发都是站在玩家和专业人士角度开发,很少站在普通用户乃至收银员的角度考虑,在实际使用中颇有难度;倒是微信和支付宝在产品开发的时候,研究收银员的各种需求,结果就是顾客一到店里买东西,就会很热情的推荐二维码支付,而对于手机NFC支付反而皱眉头,这恐怕是很多NFC手机支付人不愿意看到但确是残酷的现实。
我最近看到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你的产品/App没有人用,那一定是白痴太多。这句话套用在NFC手机支付上一点也不为过,一个优秀的产品,不应该是少数玩家和专业的人士的盛宴,而是和柴米油盐一样成为寻常百姓的日用品,这才是我们做NFC手机支付的本意。过两年如果我们周围普通人能够用NFC手机支付买买小酒,和朋友聊聊风花雪月,而不是继续苦叹行业前景,那么我们的NFC手机支付行业才算是一个小小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