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2.4G移动支付 好技术不该被遗忘在角落
马上又到年底,记得2015年12月30日,工信部发布了基于2.45GHz RCC手机支付的国家标准公示,没几天,一篇“2.4G移动支付,一个孤胆英雄的故事”在网上广为流传。大意就是2.4G逐渐没落,但对2.4G人的坚持与认真颇有敬畏之情。作为一名从08年就从事移动支付技术的从业者,似乎很少在网上看到关于2.4G的一些客观报道,参与行业会议和方案谈判时,听到外界反馈反倒是“距离远”、“不安全”、“不和国际标准接轨”等负面评价较多。
“不和国际标准接轨”?让我想起上周日带小朋友去深圳科学馆,馆外有一副标语,写着“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我想这也是2.4G从业者们真正的情怀吧。
今天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去正名什么,只是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加客观的了解2.4G RCC技术,了解它的真正内涵,让一个好技术不因为其它原因而被遗忘在角落。
一句话解释什么是2.4G RCC移动支付技术?
换张SIM卡就可以支持任何手机在10cm以内进行毫秒级快速支付的技术。
“2.4G”写全了实际上是2.45GHz,是个通信频段,WiFi、蓝牙都是这个频段。“RCC”写全了实际上是Range Controlled Communication,限域通信的意思。RCC可以划分为近距离10cm以内、中距离50cm以内、远距离10m左右等多个距离区间的控制,“2.4G RCC移动支付”就是特指10cm以内、基于2.45GHz频段实现移动支付的技术。
移动支付,本质而言,是支付信息经过用户授权,安全地传递给收款方。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1)如何方便地让用户授权;2)如何把信息从手机里传递出来?
第1)个问题,如果是小额支付,凭借用户持有手机就代表授权,就像只要你有钱包,拿出钱来花就是了;第2)个问题,支付信息的传递,要么通过二维码扫描,要么手机必须具有非接触功能。二维码大家用的很普遍了,解锁屏幕、打开APP、扫描或者被扫,吃饭买衣服,不着急的情况下可以用。但是,对于硬性指标1分钟要过30人的地铁等公交应用而言,只能用类似NFC或RCC的方式。
手机构造的轻薄和金属化趋势,使得射频信号很难穿透手机,NFC体验非常差并且参差不齐。要知道,苹果为了能够支持NFC,在它的金属外壳上开了个那么难看的天线,即使到了iPhone 7也只是通过颜色遮挡一下,仔细看就能看到。不知道大家用没用过各类支付手环和NFC手机,公交领域频率标准化程度差,刷卡体验自然很差,作为礼品赠送的营销手段还差不多……
RCC移动支付技术实现了10cm以内的数据通信,保证了用户手机的现场授权;2.4GHz信号的透射能力,保证了对所有手机的兼容性。
这个就是RCC技术的核心价值!
一句话描述RCC的技术原理?
RCC技术的核心是,采用“磁”和“2.4GHz超高频”两个通道相结合,“磁”通道用于感应距离,触发“2.4GHz超高频”通道进行数据通信。
貌似很神奇?确实,这个精巧的技术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但是既能有“原创”想法,又能大批量工程化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RCC几百项专利中,这个是最最基础,也是最最核心的了。
RCC只能用在公交、校园刷卡领域吗?
2.4GHz这个频段是公开频段,WiFi、蓝牙都在这个频段使用。众所周知,蓝牙和ZigBee技术几乎是同期出来的,在置入手机的竞争中,蓝牙凭借着无线耳机这一王牌应用胜出并且大规模普及。RCC高频段同样采用2.4GHz,天然的可以和蓝牙协议之间自由切换。别小看加入了蓝牙协议,这使得APP可以通过蓝牙直接访问SIM卡内的安全芯片,让RCC应用领域从线下移动支付扩展到线上移动支付,尤其适用于大额支付,例如对公大额转账、大额理财等,前不久央行刚刚颁布新规,禁止短信验证码转账超过5万元哦!
采用2.4GHz这个频段,干扰是不是很严重?
相信大家都有在WiFi环境下使用蓝牙耳机的体验,有断过线吗?要是干扰严重,早就没人用了。2.4GHz频段有80多个频点,每次通信之前,都会侦测该频点是否被占用。占用了,就随机选择另一个频点通信。无论是第三方的检测机构,还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大家都能实际体会到。
RCC是代表运营商利益的技术吗?
RCC形态上虽然主要是SIM卡,但是商业模式上,可以是各方主导发卡。例如校园市场,可以是运营商;网银市场,可以是银行;公交市场,甚至可以是第三方支付。运营商经过这些年的变化,自身定位为基础设施提供商,态度也更为open,可以只提供卡片数据,第三方采购卡片,一起共享业务分成就好啦。
RCC的物理形态也不一定是要SIM卡,RCC双频段的设计决定了它的天线设计约束性很小,可以做成模块嵌入到穿戴设备这样的小型设备中,刷卡时不用脸红耳赤地蹭来蹭去。
RCC机具改造成本巨大?
POS机具需要改造确实是RCC的一个问题。但是,RCC的NB工程师们发明了一项转接板技术,转接板具有“双重性格”,一面是RCC读卡器,另一面又把自己模拟成13.56M卡片。把转接板贴在POS机上,POS机就变成了“双频POS”,既能刷传统塑料卡,又能刷RCC手机卡。一台机具改造连人工也就百余元的成本。如果出厂预置RCC芯片组,才小几十块,更便宜了。机具的数量,尤其公交,改造成本是可测算的。中国每年手机是5亿部,一个手机增加大几十元的NFC模块,进一步导致整机的溢价,实际上是把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如果应用少体验差,消费者就当了冤大头。
RCC不是国际标准怎么办?
在此引用人民银行一位领导的原话:“大国要有大国的标准”。
RCC采用2.4GHz这个频段,被很多人质疑不能和国际通用的13.56MHz频段接轨。上文已经介绍了如何改造实现双频共存的POS,接轨自不是问题。更引人注意的是,人民银行颁布的PBOC银行卡标准也和国际EMV标准不一致啊,现在银联禁止发行双标卡,VISA、MasterCard要想在中国发行人民币结算卡,也必须遵循PBOC标准。顺便说一下,银联这个月发布了二维码支付标准,态度也是越来越开放,其实,RCC、NFC的根基本就是一个技术流派,相煎何太急?可惜,这些理念发生在NFC被制定成移动支付国家标准之后,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中国的人口优势能够带来足够强大的标准制定红利。所以,好的技术就应该“以我为主”,“向我靠拢”。高铁、5G移动通信等领域无一不例外,金融领域更应如此,关键是在理念上不要随意给技术扣帽子。欣喜的是,我们国家已经逐渐从引进、消化、吸收,过渡到创新驱动发展的大环境,相信自主技术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结束语
良好用户体验、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一定有它的生命力。RCC目前的市场状况,就像韩愈的《马说》,“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写下此文希望大家对RCC有正确的了解,一道努力成为它NB的伯乐。
“无需点亮屏幕、无需点开APP,挥一下手机就可以支付的技术是不是好技术?”
相信2017年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