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完成“交通一卡通”系统建设
“交通一卡通”建设是交通运输部和吉林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是“互联网+”城市公交在智能化购票领域的深度应用,也是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方便百姓出行的重要举措。2015年,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推动下,我省加快推进“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长春市(轨道)、吉林市、通化市成为全国首批23个“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城市。2016年,又推动该省所有开通公交运营的49个县级以上城市(镇)实现了“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使我省互联互通城市(镇)占全国已开通城市(镇)的近1/4,初步实现了公交乘车“一卡走吉林”的目标,是全国首个“交通一卡通”县级以上城市全领域覆盖的省份,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短期内可以实现该省所有城市公交“一卡通用”
截至到12月末,该省所有开通公交运营的49个县级以上城市(镇)全部完成了“交通一卡通”系统建设,通过了交通运输部组织的的机具测试和技术验证,实现了互联互通。目前,该省“交通一卡通”资金清分结算平台已基本完成建设,该省771条公交线路(占69%)、9894辆公交车辆(占78%)完成了刷卡机具安装,绝大部分城市(镇)已经具备互联互通卡发放条件,长春市初步实现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双卡互通”,通化等地依托互联互通卡尝试开展了刷手机乘公交、出租汽车刷卡消费等移动支付新模式。预计到明年年初,我省居民可持任意一张互联互通卡在北京、重庆等213个国内城市(镇)和省内49个开通公交运营的城市(镇)刷卡乘车,享受当地居民乘坐公交的优惠政策,深度体验“交通一卡通”带来的便利。
有效提升该省城市公交信息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依托“交通一卡通”建设,对28个城市(镇)原有的公交IC卡系统进行了改造和优化,组织原未提供刷卡乘车服务的21个城市(镇),开展了公交IC卡系统建设,实现了该省公交IC卡乘车全覆盖。建立了该省统一的“交通一卡通”资金清分结算平台,能够有效掌握客流分布、公众出行时空特征等统计信息,准确了解市民出行频次、特点和消费习惯,为修编城市交通规划、合理制定票制票价、调整公共交通线网、优化线路运行计划、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等提供决策数据支持,并为社会公众提供出行信息服务,实现对公交出行大数据的全口径掌握、全过程分析和全方位运用,推动该省城市公交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为推广市场化运作模式积累了经验
“交通一卡通”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由于我省公交企业普遍亏损,投入能力不足,依靠公交企业的财力开展“交通一卡通”建设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积极引进社会第三方力量,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8028万元,建设了该省性区域资金清分结算平台,对“交通一卡通”系统建设、机具购置缺少资金来源的城市(镇)给予投资,解决了“交通一卡通”建设面临的资金困难。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刷卡设备、卡片制作等技术因素影响,刷卡设备无法识别互联互通卡、系统运行不稳定等情况极易发生,各地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快速反应机制还不健全,可能对百姓出行造成不便影响。
建立健全一卡通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省内一卡通运营管理、清分结算、系统维护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吉林省清分结算业务规则,科学界定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工作职责,形成权责明晰的运营管理工作规范,提升一卡通管理和服务水平。利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对企业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形成的亏损给予适当补贴补偿,增强行业发展活力和后劲。
加大系统运行的安全防控力度
结合互联互通运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督促一卡通运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加大风险防控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及时解决系统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证系统运营安全稳定。
拓展互联互通应用领域和范围
在实现公交、轨道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基础上,将一卡通扩展到出租汽车、长途客运、城际轨道、公共自行车和停车场等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加快推进一卡在高速公路ETC等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应用。鼓励企业与第三方商业银行合作,发放多用途联名公交卡,探索实现交通一卡通在小额支付等领域跨行业应用。在初步形成规模化的优势基础上,为集约化经营和拓展移动支付、互联网充值等新技术在“交通一卡通”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奠定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