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通发展法案对智能交通的影响
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特征的“互联网+”已成为各级政府助推经济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的《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互联网的发展对改进交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能让交通服务更加便利化,也能使其更智能化。
此次《方案》的发布,有利于促进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使交通运输系统效率更高、服务更好、运行更安全,同时也能够降低交通运输的运行成本。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与交通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市场应用、基础条件、技术支撑、政策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难以满足发展智能交通,培育新业态的需要。
因此,为进一步促进交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交通向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二者融合的质量效率,《方案》以智能运输服务系统、智能运输管理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五大方面作为主要发展内容,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运行服务和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安排。
一是在完善智能运输服务系统方面,加强政企合作,支持互联网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完善各类交通信息平台,形成涵盖运输、停车、租赁等领域的综合出行信息服务平台。稳步推进全国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建设,实现“一站式”票务支付。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拓展应用,提高全国高速公路ETC车道覆盖率推动运输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融合发展,鼓励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为公众提供多元化、高品质服务。
二是在构建智能运输管理系统方面,要全面提升铁路调度指挥和运输管理智能化水平,完善交通管理控制系统。提升铁路计算机联锁、编组站系统自动化程度,建设无人化集装箱码头系统,有序推动无人机自动物流配送,稳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自动驾驶。
三是在健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方面,建立集监测、监控和管理于一体的铁路网络智能安全监管平台,建设安全监管应急救援系统。加强交通规划、投资、建设、价格等领域信息化综合支撑能力,完善综合交通统计信息决策支撑体系,完善决策支持系统。
四是在加强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支撑方面,要以提升运行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为目的,建设先进感知监测系统。并构建下一代交通信息基础网络,如加快车联网、船联网建设。推动跨地域、跨类型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鼓励发展交通大数据企业,更好地支撑企业运营管理和政府决策。
五是在全面强化标准和技术支撑方面,制定交通运输行业基础性数据共享相关标准,拟定政府公开数据集规范,推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和技术标准制定推广。积极研发和应用智能交通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和短板瓶颈等问题。
要实现交通智能化发展,还需为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体制机制和监管方式。
为此《方案》提出,要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创新行业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联动协同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监测预警,保障信息安全。
同时,为了发挥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方案》还拟定了27项“互联网+”便捷交通重点示范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功能应用、线上线下对接、政企合作、新业态、典型城市等六个方面。其中包括了为旅客在出行中提供陆上和空中互联网接入,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全自动运行,以及综合交通票务系统等示范工程。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进程,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更好、更便捷的交通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倒逼与智能交通相关领域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交通的安全性与人息息相关,因此智能交通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