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类企业的智慧社区运营模式
智慧社区的概念已经喊了很多年,北上广等较为发达的地区也已经出现了初具形态的智慧社区,但总的来说,国内的智慧社区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有许多问题还需要得到解决,智慧社区的业务整合较难就是其一。
由于智慧社区是一个工程巨大的系统,各自为政的情况不会带来长久的收益。因此,只有进行资源整合才有可能促进智慧社区的进步,那么不同企业的智慧社区运营模式有何不同?找出他们的不同后是否有利于智慧社区建设?本文为你盘点“不同类型企业的智慧社区运营模式”。
一、互联网:以云计算为核心做掌上社区
互联网企业以网络为基础进行经营,包括IT行业、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他们本身具备熟练的互联网思维,因此在智慧社区的布局思路上,互联网企业拥有更为强大的实力。
云计算主要借助网络,将家庭管理与其他配套设施、圈子结合起来,以实现科技生活。最明显的,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细胞,也受到了“恩泽”。
以行业应用和云计算为切入点进入人们的家庭,而且这些“云”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住户可以用一个遥控器就能控制家中所有电器,这便是“生活云”,除此之外还有“娱乐云”“医疗云”“安全云”等。
互联网企业本身是基于网络经营进行开发的企业,在对智慧社区各种“云平台”和掌上社区的运营上,他们会有更多的优势。
二、房地产:“触网”提出智慧养老等理念
房地产行业已经走过了“黄金十年”,整个行业进入了下行阶段,虽然一线城市的市场依旧坚挺,但来自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则感受到了明显压力。恰逢互联网风的吹拂和智慧社区的热潮,不少房地产商嗅到新的商机,欲借“网”之手变身社区运营商,再上阶梯。
“触网”是为了吸收更多的互联网平台思维,从传统的卖房转型为卖服务,例如万科等标杆房企已经提出了“智慧养老”“养老住宅”等理念,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用户体验,并试图在社区物流、社区金融等领域挖掘新的增长点。
但对于房企的这些做法,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房企在打造智慧社区概念上并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智慧社区的运营需要注入大量科技和生活理念,概念的落地需要很多产业的支持。
三、安防企业:联动安防系统,打造对讲入口
在智慧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安防企业的商业模式似乎清晰点,毕竟安全性是住户永远关注的方向。传统的安防企业主要联动各个安防系统,把视频监控、可视对讲、防盗报警等应用辐射到社区每个家庭,使各种安全防范系统变得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
其中,楼宇对讲系统是他们重点打造的“入口”。楼宇对讲24小时开机的优势使其可以很好地联动报警、家居控制、呼叫服务等系统,进而成为住户可视化互动的平台。以楼宇对讲系统设备为媒介,构建基于全社区的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已成为安防特别是楼宇对讲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家电企业:从家电单品到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家居在几年前就引爆市场,一时间出现同质化严重的各类产品,如今虽然趋于平静,但智能家居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例如传统的家电巨头格力,一直传闻格力将做手机,前段时间终于验证,并且得到了董明珠的确切说法,即要“打造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
格力从做家电到做手机,这种业务跨度确实大,无论成功与否,可以看出的是,智慧社区的落地应用给了家电企业更多的思考,要想在智慧社区这块“大饼”中抢夺市场,不能再一味地出产单品,而是要更多地集中在家居的整体解决方案上。
五、物业管理:做社区的服务运营者
无论是传统小区还是智慧社区,物业都不可缺少,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要求社区“以人为本”的关怀,基于此,物业在互联网+大环境的影响下,正逐步从管理向“社区服务运营”转型。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促成了“网上支付消费”和“社区O2O”,一些专家认为,未来的物业肯定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这点可以在现有的实践中看到苗头:住户能在移动端上缴纳水电费、手机注册自家车辆信息后,门禁会自动扫描车牌并起杆、扫描便能在智能快递柜收取快递等等。但这对于智慧社区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物业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将来还会深入到住户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服务。
结语
智慧社区是多方面的,它既是智慧安防,又是智能家居,既是服务运营,又是云平台,就整个社区的发展来看,各自为政的局面迟早要被打破。
目前国内的智慧社区模式还未成熟,各个企业也只是基于自身优势发挥实力,但从长远来看,在资源整合的要求和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条件下,不同的运营模式或许能找到彼此的融合点,从而促进智慧社区这盘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