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微信短期难撼动 Samsung Pay入华瓶颈待解
继苹果、华为后,三星也正式进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3月29日,三星电子联合中国银联以及多家商业银行对外宣布,搭载银联云闪付的Samsung Pay服务上线。至此,全球前三手机厂商齐聚移动支付市场。业内分析认为,手机厂商之所以集体扎堆移动支付,目的在于构建自身的闭环商业生态,但想要快速发展却并不容易,主要在于支付宝、微信已经形成主导格局。不过对于硬件厂商来说,并非没有机会,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数以千万计的手机销量无疑是最大的变数。
姗姗来迟
在公测了一个多月之后,三星移动支付Samsung Pay昨日正式登陆中国市场,这一时间要晚于竞争对手苹果移动支付 Pay和华为移动支付Huawei Pay。
尽管时间上较晚,但在功能上Samsung Pay却占据一定优势。据了解,Samsung Pay、 Pay、Huawei Pay都是基于NFC(近场支付)技术。不过与 Pay、Huawei Pay不同的是,Samsung Pay不仅支持NFC闪付POS机,还可以在包括云闪付(QuickPass)终端在内的更多POS机上实现支付。也就是说,Samsung Pay能够在任何有POS机的地方使用,无需担心POS机是否经过NFC改造,Samsung Pay应用广泛性要高于 Pay、Huawei Pay。
据悉,使用Samsung Pay支付时,无论在锁屏、黑屏还是主屏幕界面下,用户只需从Home键上滑调出卡片,选择卡片,扫描指纹,即可靠近POS机完成支付。
目前,国内有包括中国银行(信用卡及借记卡)、中国工商银行(信用卡)、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及借记卡)、中信银行(信用卡及借记卡)等15家主要银行支持此项服务。
不过,现阶段支持的Samsung Pay手机并不多,仅三星Galaxy S7、 Galaxy S7 edge、Galaxy S6 edge+和Galaxy Note 5共计4款手机。不过三星方面表示,适配机型还将不断增加。
市场蛋糕
Samsung Pay之前,苹果和华为便抢先一步在中国市场上线移动支付 Pay和Huawei Pay。其中2月18日,苹果移动支付 Pay正式在国内上线,而本月上旬华为也与中国银行签订了Huawei Pay合作协议,试水移动支付。
不止这些企业,其实还有更多的手机厂商正在觊觎移动支付市场。小米在今年1月完成了对第三方支付公司捷付睿通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购,并持有65%的股份。而捷付睿通旗下运营着第三方支付系统“睿付通”,经营范围许可包括全国范围内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小米准备进军移动支付市场的野心不言而喻。
在业内专家看来,移动支付市场大蛋糕是引发手机厂商追求的关键。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6.4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一倍。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戴康也指出,移动支付未来空间不可估量,预计在2017年将达7000亿美元。移动支付前景巨大,未来甚至有可能取代实体货币。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专家委员洪仕斌表示,手机厂商纷纷进入支付市场,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构建自身的闭环商业生态,推动硬件、软件和服务的融合。
后发劣势?
对于Samsung Pay、 Pay等而言,想要在中国市场发展并不容易,特别是目前支付宝、微信占据了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地位,作为后来者,突围存在较大难度。数据显示,去年支付宝及财付通分别以72.72%和14.61%的市场份额吞噬绝大部分移动支付市场。
作为“国家队”的银联也不甘落后,联合各大银行以及各大手机厂商推广各类Pay。特别是 Pay上市初期较为火爆,多数市场人士也十分看好各类Pay的发展势头。不过,目前来看, Pay的热度已经较上市之初有冷却的态势,更多的人还是倾向于用微信以及支付宝,已经形成的支付方式及习惯短期内还是较难改变。
易观智库金融行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郝竹婧也指出,Samsung Pay、 Pay等闪付派暂时不会超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扫码派,用户习惯需要培养。
此外,闪付派发展的一大阻力在于银联以及银行等机构的推广力度能否持续。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 Pay或Samsung Pay推广的阻力来自用户有无绑卡以及商家会否操作各类Pay。简单说,在于银联对各个POS商家有无做地推式培训。不论是 Pay,还是Samsung Pay,总体来说,都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包括对手机用户的引导绑卡,以及对POS终端上的商家引导。
但这并不意味着苹果、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就没有机会。在洪仕斌看来,移动支付的主要载体是智能手机,如果说谁能够把移动支付做得更加安全、便捷,手机厂商无疑排名第一。当下用户还未形成使用 Pay、Samsung Pay的支付习惯,但手机厂商一旦加速对用户支付的培养,或者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用户培育,整个市场恐怕就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