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一卡通”怎样不成为“一卡空”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一卡通”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社区、校园、企业、医保、银行、城市等领域。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消费者更加期待不同领域的“一卡通”将功能合一,真正实现畅通无阻。
马老太的各种卡
西安初春的暖阳,总让人感到晒到肌肤上的温暖。在安东街广济药房里,正在排队的马老太与众多老人边排队边唠着家常,等着领取赠送的鸡蛋。她钱包中有很多卡片,看着有20多张叠在一起。马老太说,这些卡既有公交卡、医保卡、银行卡,也有医院的看病挂号卡、药店的会员积分卡,以及家里缴水电费的卡和天然气购气卡。老人说,公交要拿老年卡、医保要用医保卡、银行取钱离不了工资卡,而水电物业费等等生活中太多事情需要各种不同的卡来办理,这些卡都得随身带着,出门办事才放心。
马老太身上装着的多张卡其实是生活在都市中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多年来大家一直关注和期盼“一卡通”能将各种卡片功能合一的原因。
城市一卡“通”势在必行
西安城市公交“一卡通”也叫长安通,使用长安通出行又优惠又便捷,可以在地铁站内充值也可以在银行充值。可以刷公交,乘地铁、租赁自行车,除了公共交通还可以刷放心早餐,某些超市刷公交卡消费、还享受某些定点景区折扣,将来还可以刷长安通乘坐出租车。
据了解,近年来西安市的IC卡应用发展突飞猛进,在各个领域为市民提供了方便。业内人士表示,保守计算公交IC卡发卡量超过几百万张,天然气IC卡、医保IC卡等生活必需卡也均突破100多万张,IC卡应用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各应用部门都各自独立发卡,功能单一,资源不能共享,既给广大市民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增加了发卡的社会成本和管理上的困难。因此,加快各种卡的整合,将生活中的各种卡融为“一卡通”势在必行。
“电子钱包”如何不会“一卡空”
有人将城市中的一卡通比作“电子钱包”。很多城市都实行不记名不挂失制度。很多城市通过设定卡内金额上限,以帮助持卡人规避风险。但这仍不能满足持卡人的安全要求,一旦遗失,即使有人捡到丢失的卡,想归还都不可能。
西安市民张先生前段时间才丢了自己的长安通卡,由于及时补救,新卡很快办理完成,但卡里面原有的近百元钱却没有办法补回来。对此,他希望长安通也可以和银行卡一样实现实名制,遗失或损坏后可以挂失或注销原卡补办新卡,找回卡内的余额,尽量减少个人损失。
针对“一卡通”发展瓶颈,西北大学的朱老师认为,目前“一卡通”的确大大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加快各种“一卡通”卡的资源整合,却是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公交长安通卡为例,不记名不挂失不实行实名制,市民财产安全性能否得到保障是个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到市民的使用热情。如今,“一卡通”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好政府、银行、商家等机构的协调工作。“一卡通”说到底还是要落实在“通”字上面,而想要“通”,这就不是一个部门甚至一个行业力所能及的事情,需要多个部门通力配合,这样“一卡通”才不会成为“一卡空”。
短评
各行业各自发卡的情况越来越多,卡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并且由于行业局限性,互相不能通用,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给持卡人用卡带来诸多不便。这势必会降低使用者的热情,从而失去对“一卡通”的信任,继而对“一卡通”的推广产生阻力。
有人说“一卡通”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这个城市的城市名片。“一卡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它能够有效整合政府资源,对完善政府为民服务功能,避免多头发卡而造成的重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让“一卡通”走得更好更稳,良好的发展和运作管理模式是每个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利益机制、市场竞争、资源共享等突出问题,推动专业化运营管理,组织协调各参与行业主体构建统一技术平台,强化监管,防范支付风险对于“一卡通”的影响,提升资金管理水平,让一卡通真正走进大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