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短期“技术炫耀”要不得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日益蓬勃,全球智慧城市已经出现发展思路、工作取向、建设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化。其中在新兴经济体城市中,智慧城市建设更多强调技术的具体应用及信息产业的升级发展,特点是一方面应用可见、示范效果明显;另一方面是采取技术解决方案,重点是近期建设的可能,能够在短期内形成产业拉动力。但在发达国家城市中,推崇智慧增长理念的全面推广,尤其是欧洲城市得到比较普遍的接受。
以奥地利的维也纳市为例,就是强调将智慧增长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的诸方面,追求最终形成一个长期的智慧增长道路——而非短期的技术炫耀;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组织模式,而非短期基础设施建设。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报告中所言:“智慧建设日益多元化,通过时间的积淀而形成完全不同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这样的理念对于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的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浪潮是一种思路颠覆,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
超越现代主义的理念
当前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城市化,依然是延续了1920年代现代主义的城市映像,反映的是工业化发展以及适应汽车交通的城市发展模式。植根于福特主义的生产模式——生产效率来自于标准化、重复生产以及功能的分割,由此推动现代主义的城市在规划时就形成居住区、商业中心、休闲公园、办公区以及工业区统一的模式,所有的功能都在一个巨大的无差异空间组织,而汽车在其中随意奔跑。这样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资源消费来说是非常浪费。其他研究也显示,现代主义的、蔓延式的、低矮和功能单一的、更多依赖于汽车的郊区化发展对于资源的消耗更是过度。随着资源的不断减少和温室效应的不断突显,在1920年代曾经被认为是先进的现代主义城市(或者生活方式)已经需要改变。
就可持续发展而言,可以通过各种挑战来实现,这可能在不同地方、不同城市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而不同。
建设网络化的城市环境
数字技术时代的到来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选择和更加有效率的发展路径,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都可以互相联系和互相依赖。数字技术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的使用,包括基础设施、企业以及生活、生产环境。与20世纪城市建设基于功能分区而导致的空间分割有很大差别,数字技术引导的城市发展尽量减少城市中的通勤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商业行为等。21世纪的城市发展范式是通过一种高度联系的方式将人们集聚和混合,这包括在实体空间和网络空间中。这对于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生产效率都具有许多优势。
通过数字技术和实际物理空间的整合,可能提升的效率非常可观。例如,研究证明大约30%的能源消耗是用在寻找停车地点的时候,通过智慧停车系统的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停车的效率从而节省能源。道路管理系统可以监测交通流,从而通过控制车辆的进出避免城市交通堵塞。这样的数字基础设施使得我们日常的城市活动变得更加有效率和产出率(从土地和资源消耗的角度而言)。在老城区中,通过采用数字系统往往可以用更少成本,取得比再建设或者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更大的效益。
高效的城市规划
信息和通讯技术已经为许多城市建设的建成提高了速度,并且能够及时进行决策和设计的修改。环境传感器、无线网络、射频识别标签以及CATV的融合发展极大改变了城市规划的进程,城市建设者可以及时对实体和虚拟的城市形式和功能进行实时监测,实时数据揭示城市居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公共和私人的活动模式;垃圾流向管理;社区内部及社区内部与外部之间的通讯联系模式;24小时的零售模式和虚拟市场;个人、家庭及社区的资源消费情况。
目前全球已经有许多城市尺度的计划正在酝酿,包括一些综合的、基于未来发展的新的城市规划。这些城市已经成为所在国家城市创新的平台,包括被赋予更多全球、国家及城市层面的政策。目前已有许多这样的计划正在实施,包括:“无所不在的城市”、“U-城市”、“智慧城市”、“新世纪城市”、“连接的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概念。尽管每个计划都有自己的内涵,但他们有共同点就是通过新的方法测试技术整合、城市规划和管理以及组织联盟。
与传统智慧比较,开放式更可以提升竞争价值。道理非常明显:随着互动技术变得更加可行,城市发展必须转型至更快的合作,更好的整合,更具自**,以及城市规划中有更合理的规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