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如何从低谷崛起?
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旺盛,但是自主技术缺乏,在核心技术上处于“低谷”。中国工业机器人如何从这个“低谷”中爬出,关系到中国在工业4.0时代上的地位。
为了实现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我们需要在以下五方面采取措施:
(1)首先,要提升机器人的“操作简便性”,实现大部分人都可以熟练使用机器人。根据各种领域的实际需求,灵活改变机器人。以往,机器人应用的主要领域是以汽车、电子制造产业等大企业为主,主要是嵌入到大规模的生产线中的工业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多地应用于三品(食品、化妆品、医药品)行业,以及更广泛的制造领域、各种各样应用环境的服务领域和中小企业等。
同时,在已经应用机器人的领域,除了现有技术之外,还要能够支持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制造,能够简单进行频繁切换等。此外,为了让机器人能够广泛应用,机器人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用户之间的关系也要重新定位。与以往不同,这三者完全可以形成一种可共赢、可获取高附加值的关系。未来,在通用平台之下,通过模块组合满足各种需求的模块型机器人将成为主流。
(2)其次,机器人正朝向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趋势发展。要开创“智能化”、“数据终端化”、“网络化”等世界领先技术的机器人,并加以广泛应用。由此,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获取数据、获得应用,形成数据驱动型的创新。机器人在这一过程中,在制造、服务领域带动产生新附加值的同时,还将成为在各种信息传达、娱乐和日常通信领域带来极大变革的关键设备。
未来,机器人概念也将发生变化。应该从新的潮流以及发展可能性的角度上,灵活把握机器人概念。以往,机器人主要是指,具备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等三个要素的机械。随着数字化的进展、云计算等网络平台的充实,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一些机器人即便没有驱动系统,也能通过独立的智能控制系统驱动,联网访问现实世界。随着物联网世界的进化,机器人仅仅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就能够应用于社会的各个场景之中。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之路探究
(3)实现我国机器人低谷崛起,主要有三大核心战略:
一是建设机器人创新基地,彻底巩固机器人产业的培育能力。增加产、学、研合作,增加用户与厂商的对接机会,诱发创新,同时推进人才培养、下一代技术研发、开展国际标准化等工作。
二是建设随处可见的机器人应用社会。使机器人随处可见。为了在制造、服务、医疗护理、基础设施、自然灾害应对、工程建设、农业等领域广泛使用机器人,在战略性推进机器人开发与应用的同时,要打造应用机器人所需的环境。
三是物联网时代,数据的高级应用,形成了数据驱动型社会。所有物体都将通过网络互联,日常生活中将产生无数的大数据。
进一步而言,数据本身也将是附加值的来源。随着这样社会的到来,要制定着眼于机器人新时代的战略。
为此,要推进机器人相互联网、自律性存储数据、加以应用等的规则,并积极申请国际标准。同时,平台安全以及标准化也是不可或缺的。
届时,机器人并不是简单地替代人类劳动的概念,而是“机器人与人之间形成互助互补的关系,与人一起创造高附加值的合作伙伴”。
随着机器人的深度应用,一些社会制度也需要适时调整。尽管机器人的进化日新月异,但是相对于能够识别各种状况作出判断的人类来说,机器人能做的事情依然存在很大局限性,需要中长期进一步进化。就政府管理而言,通过运用机器人,能够保障区域安全,提升区域满意指数,也能够解决安保人员不足的问题,提升地方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医疗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果机器人得到深度应用,就可以提供许多目前还实现不了的高级医疗手段,提供负担较轻但是质量较高的护理服务,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机器人应用带来的效果。如果机器人在社会的各种场景中得到应用,也将培育出机器人参与协同工作的各种新业态。
(4)巩固机器人产业培育能力
通过营造创新环境、人才培育和发展面向下一代机器人技术等三方面来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低谷崛起。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低谷崛起的第一要义是“巩固机器人产业培育能力”,包括营造创新环境、人才培育和面向下一代三方面。
①营造创新环境
我们需要不断培育给社会带来变革的机器人创新体制。具体而言,为了实现机器人低谷崛起,我们要设置相关机器人机构和协会,协调各相关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共享进展情况,共同推进机器人新战略。
这些机器人机构和协会负责:产、学的合作以及用户与厂商的对接,相关信息的采集与发布;起草机器人的共同开发等国际合作方案;起草国际标准战略,制定管理制度改革提案、数据安全规则;示范项目的共享与普及。
同时,实现机器人低谷崛起,需要建设开创前沿的各种新机器人技术应用的实验环境。设置既能保障机器人实验所需的充分空间,又不受现有制度约束可以实验的自由实验场地,以汇集代表性的机器人技术的国内外挑战者。推进上述政策之际,我们要制定科学技术与创新有关的整体战略。
②人才培育
培育机器人系统集成、软件等信息技术人才,以及关于机器人革命的关键性人才。
首先是以系统集成商为主,通过实际项目,为其增加实际现场安装机器人的机会,通过实际项目培训来培育系统集成人才。目前应用机器人的生产线设计需要具备技术与经验的高级人才,要充分增加这些高级人才的储备。
此外,要运用职业培训以及职业资格制度,支持系统集成人才培育,研究机构或者大学的相关人才的教育培育,新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等,也要立足于中长期,制定机器人的培育与安装实施的专业人才的培育政策。
③积极研发面向下一代的机器人技术和产品
首先是推进下一代机器人技术的开发。在技术变化迅猛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中,为了使我们机器人技术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需要着手开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下一代技术的研发。
届时,在数据驱动型社会中,我们除了在研究机器人的头部、眼睛、手指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感知与识别、驱动以及控制等)的同时,还要不断关注到没有被现有机器人技术体系所纳入的广泛领域(能源、材料、通信、安全、大数据、人机接口等)的创新。
在通过技术的开发与实用化,提升机器人功能的同时,我们改变机器人操作性、易用性也很重要。例如,通过语音识别技术的高级化,有望实现对人类而言,直观、简易的,谁都可以操作的机器人。
其次是标准的国际化。
我们开发的机器人走向国际,需要事先争取国际标准。
今后,多个机器人合作,可成为一个系统。因此,除了每个设备之外,还要重点推进中间件(机器人操作系统)等软件与接口、通信等设备间合作,以及这些功能的认定与标准化工作。
5)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低谷崛起要充分应用机器人解决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同时,加速机器人应用普及,打造高端的机器人创新基地。
①力争机器人在各领域得到充分的应用
首先是机器人应用的基本出发点。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生产率较低的生产过程、简单的重复性工作、重体力劳动等可通过大规模安装机器人,解决我国目前劳动力不足问题,使人才释放出来,转向高附加值领域。
同时,安装机器人并非一项独立的生产过程,需要将关联的前后端生产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扩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其次是各领域的定量目标(KPI)的制定与落实。制造、服务、医疗护理、基础设施、自然灾害对应、工程建设、农业等各领域都将确定基于机器人应用的战略目标与行动计划,并基于此逐项落实。
机器人的用户、企业、大学、行政等所有机构都应积极为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低谷崛起努力,从机器人开发到现场安装,一体化推进机器人的市场投入。
再次是加大机器人应用的各种领域。除了上述领域之外,还有很多潜在的机器人应用领域。例如,机器人在娱乐领域的应用,并非以替代手工劳动为出发点,而是培育新的价值。未来应用潜力很大的领域有很多,应当进一步扩大机器人技术应用,向更多领域推广技术开发成果。
②支持机器人灵活应用总体政策
首先是以系统集成为主,推进机器人安装。为在各种领域应用机器人,需要在搭建机器人系统方面,加强系统集成能力,获取用户的各种需求,汇集厂商,使用户与厂商不断对接。
同时,系统集成商作为独立的服务提供商,为了确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关键是需要打造简化的系统集成概念,同时打造可灵活支持各种需求的技术平台,扩大支持模块化的机器人的安装。
其次是扩大各类企业的参与度。为了使机器人在各种场合都能被日常使用,不仅仅是现有机器人厂商,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也有可能参与到机器人市场之中。
再次是机器人应用的管理制度改革,扩大机器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这需要从放松管制和建立制度两个角度考虑,推进相对平衡的管理制度改革。尤其是多数尚未鼓励机器人应用的管理制度,需朝促进机器人先进应用的方向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