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幻想智能手表电池续航出现奇迹?别做梦了

作者:本站采编
来源:techweb
日期:2016-01-19 15:15:37
摘要:美国科技博客The Verge今天撰文称,尽管可穿戴设备近几年异常火爆,但电池续航却成为制约这一领域发展的最大短板。由于技术上短期难以实现突破,所以这类产品必须要证明自身的真正价值,吸引更多用户。

  美国科技博客The Verge今天撰文称,尽管可穿戴设备近几年异常火爆,但电池续航却成为制约这一领域发展的最大短板。由于技术上短期难以实现突破,所以这类产品必须要证明自身的真正价值,吸引更多用户。

  以下为文章全文:

  在通过CES见识了大量新型电子产品后,我们很容易将“新”与“创新”混为一谈。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可穿戴设备。CES上新发布了很多可穿戴设备,既有专门在户外使用的Android Wear手表,也有自称不是智能手表的智能健身手表,还有伪装成时尚手镯的健身手环。

  但电池续航这个关键问题却几乎没有任何进步。

  电池续航可以说是当今可穿戴设备的最大痛点。你可能还会指出其他一些缺点,包括应用运行缓慢、软件效果不佳或整体缺乏吸引力。但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得到解决,可电池续航却并非如此。

  简单回顾一下CES上发布的产品就不难看出,电池技术几乎没有什么进展。Under Armour的新款手环只能提供5天的续航,Fossil的新款智能手镯Q Dreamer也只能续航5天。几年前推出的Jawbone或FItbit手环就已经具备这样的续航能力。Misfit的新款手环Ray可以通过3块纽扣电池实现超过6个月的续航,但这也只是追平了Misfit Shine之前的水平而已。Misfit使用的电池多年以来一直被应用于传统手表、计算器和助听器。

  的确有一些公司在努力攻克电池技术的难关,并且获得了媒体的关注。Firbit宣称Blaze可以实现5天的电池续航,对于一款配备真正的显示屏的智能手表来说,这一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卡西欧即将推出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单次充电可续航1个月。但先别急着高兴——Fitbit之所以能续航这么长时间,是牺牲了内置GPS,而且没有运行大量第三方应用;卡西欧的手表只能在计时器模式下续航一个月,如果要发挥真正的智能手表功能,大约只能续航一天。

  给Apple Watch充电的移动电源

  新的Moto 360运动版手表内置了GPS,并且使用了混合显示技术来尽可能延长续航时间。然而,Moto 360和没有内置GPS的Apple Watch都只能续航一天。我们甚至在CES上看到了钥匙链大小的Apple Watch外置电池。你可能会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Apple Watch将会提供比外接电池更好的解决方案。但情况并非如此。

  电池续航不仅是可穿戴设备用户的痛点,对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公司来说同样如此,因为电池密度并没有保持与其他技术相同的进步速度。多数可穿戴设备制造商都没有实现电池技术的进步,只是借助处理器和软件技术来提升续航时间。(智能手表只要几秒钟不用就会黑屏,你是否因此而困惑不已?这其实是厂商有意为之。)

  Fitbit联合创始人兼CEO詹姆斯·帕克(James Park)在CES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电池续航“是科技进步中最难克服的障碍。我认为锂电池的电离密度每年都会增长一点……但不能奢望电池的化学物质或电池技术实现巨大跨越。”

  “最大的进步始终来自处理器市场。”帕克补充道,“处理器每年都在进步,能耗一直在降低,传感器同样如此。软件方面也有很多先进的技术。”

  可穿戴设备开发商Lumo Body Tech联合创始人安德鲁·常(Andrew Chang)曾经任职于美国能源部,他表示,电池续航领域的确涌现了一些创新,但真正的挑战在于成本,而不是技术。“有些电池可以做得很薄,放电率也很低,但由于成本问题,我们至今仍未使用。”他说。

  Lumo的产品可以利用锂电池来实现5至7天的续航。与Fitbit一样,该公司也在寻找其他新颖的方式来改善电池续航能力。“当我们想要把续航能力从5天延长到10天时,我不会关注电池,而是会关注芯片组,以便在你需要的时候运行,不需要的时候关闭。”

  有些公司可能会表示,无线充电和快速充电技术都算是电池技术的创新。例如,UA Band不到30分钟即可充满,而其他可穿戴设备也配备了无线充电装置。这的确比每晚都使用专用充电器更加方便,但也只是充电过程方便了一些而已,电池续航依然糟糕。

  有传言称,新一代Apple Watch可能会在今年春天发布,我个人在两项最渴望的功能之间犹豫不决:我想要更好的电池续航?还是希望内置GPS?这两项功能是否完全对立?苹果或其他公司能否在电池续航上创造奇迹?

  在电池技术取得突破前,可穿戴设备制造商仍然只能依靠临时的变通方案,包括备用电池、快速充电、智能软件。或许更为重要的在于,他们还必须证明自己的可穿戴设备值得让人们付出这么多精力:虽然手机也要每天一冲,但我们都认为值得作出这样的牺牲,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款可穿戴设备具备这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