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问题多 创业者要慎入

作者:本站采编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日期:2016-01-11 16:06:43
摘要: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增速高达471.8%。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增速高达471.8%。

  不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主任闵栋表示,目前,我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在探索期。2016年,部分垂直领域的巨大潜力将开始释放,可穿戴市场将进入启动期,预计2016年可穿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

  专家表示,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用户黏性弱、附加价值低、续航能力差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将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但专家也提醒,进军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陷阱多多,创业者要慎入。

  繁荣掩盖下的问题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很火热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智能腕带设备就聚集了苹果、小米、华为、三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厂商。

  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智能腕带市场的规模为22亿元;2015年,AppleWatch上市极大刺激了整个智能腕带设备消费级市场规模的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122亿元。

  然而市场的火爆难掩其中的问题。

  易观智库智慧院副院长葛涵涛认为当前可穿戴设备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寿命、功耗的问题阻碍了可穿戴设备市场继续壮大。二是数据的整合与对接。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采集到的数据未能与数据需求第三方有效对接,数据没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三是系统碎片化和应用的缺失。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运行着不同的系统平台,开发商、开发者很难开发出适用于多种设备的应用软件。四是工业设计和人机交互设计。受屏幕大小和技术制约,智能腕戴类设备人机交互的方式较为繁琐,现阶段的产品不能提供较为简便快捷的输入方式。

  刷刷手环市场运营总监马琳则表示,现在大部分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功能比较雷同,一开始用户会有新鲜感,但之后就会出现穿得上、戴不住的问题。“产品的使用周期一般只有一周或一个月,用户黏性很弱。”

  此外,该类产品提供的数据不够精准,厂商后续服务跟不上,这些都是不少可穿戴设备存在的问题。那么怎么才能让用户持续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

  “应从能给用户带来价值入手。”科通芯城集团、硬蛋科技首席技术官李世鹏表示,当前可穿戴设备甚至是整个物联网设备的发展,都应按照“铁打的数据、流水的硬件”思路来发展。

  在体验不佳时,对用户的最大的好处是保持用户数据的可持续性。即用户丢掉某款产品时,但用户的相关数据不应随之丢失。不管用户使用企业现在的设备或将来的设备,或者其他公司相同功能的设备,其中数据都须连续地保存下来,数据的累计处理就可为用户带来无穷多的价值。用户才会放心地试用目前还不成熟的产品,厂家才有机会迭代出更好的产品。

  “现在大部分可穿戴产品只看到了当前硬件的数据,忽视了与企业未来产品及其他企业产品的数据兼容。”李世鹏表示。

  要成为生活必需品

  有问题就须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就预示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

  葛涵涛表示,随着智能硬件技术和新材料的推陈出新,未来柔性屏幕、可自动除菌屏幕、高性能柔性电池等将获得新突破,使得智能腕带设备缠在手腕上是手表,展开后是手机成为可能。

  随着更多贵金属的应用,智能手表正朝着奢侈品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用户彰显身份和追求时尚的需求。据了解,目前GUCCI等著名奢侈品厂商、奢华手表品牌TagHeuer等纷纷进军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

  而在智能头戴设备领域,尤其是虚拟现实(VR)设备则是趋向于软硬件结合,发展生态系统。如暴风影音旗下的VR设备暴风魔镜,截至2015年6月,暴风影音已发布了第三代产品;乐视在2015年12月发布了VR设备LevrCool1,也是乐视的首款入门级头戴式设备。

  新的交互技术出现,可使智能可穿戴设备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在2015年的GoogleI/O大会上,Google的ATAP团队推出了“ProjectSoli”项目,该项目采用微型雷达捕获细微动作,能为可穿戴设备带来精准的虚拟控制,甚至为移动设备带来丰富的动作和手势接口。

  李世鹏表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在于将设备嵌入到人们日常生活所穿戴的衣物或饰品中。这须进行很多基础性的研究,如材料、可折叠的电路、柔性的传感器等。

  设备间的互联也是必须的。目前很多智能可穿戴设备只是点对点的连接(最多形式是和手机连接)形式,但可穿戴设备和手机上众多的信息是可共享的,这种互相协作的模式能为用户带来更多的体验。“如果能将人们的日程安排和心脏监测设备连在一起,或许能推测出人们在处理一些事务上精神状态,这能对人们健康预测带来更多的价值。”李世鹏表示。

  马琳表示,可穿戴设备在生活中是无孔不入的,其存在形态是可穿可戴。用户佩戴设备的方式不同,会有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方式应是多元化的,未来须可模组化一些,可以戴在手上,也可以放在别的地方,让用户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创业者须慎入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热度高,很多大公司纷纷涉足,也有不少创业型企业进入。但葛涵涛表示,现在不是创业型企业进入该市场的最好时机。

  葛涵涛表示,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相比于2012年智能可穿戴设备刚刚兴起时的“蓝海”,2016年进入该领域的外部环境和风口已发生变化,门槛和标准也提到了相当高的层次。

  “如果创业者进入,就须切中用户的刚需,同时有特定的渠道和资源,了解供应链,了解自身产品,还要有相对充足的现金流。如果提供同质化的产品,就无法获得投资。”葛涵涛表示。

  马琳也同意葛涵涛“切中刚需”的说法。她表示,我们很清楚通勤族是目标客户群。他们上下班乘坐公交、地铁,每天至少要刷4次卡,这就是很强黏性的应用,而刷刷手环的支付功就迎合了用户的刚需。如果还能通过手环为用户提供其他的附加值,我们产品就更加具有生命力,创业成功的希望也会大大增加。

  马琳还表示,创业者不适合做培养市场的事情,也不要创造需求,这是很耗钱和资源的,容易当“先烈”。创业者应该紧跟用户的需求,进行微创新。此外,创业者一定要注意售后服务,这是增强用户体验的重要部分。

  李世鹏则表示,总体看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和一般物联网(IOT)的发展相同,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目前,大家都深知该市场潜力巨大,却不知道哪一个点会先腾飞或后腾飞。

  “如果能把握住任何一个机会,并专注其中一点,就有可能会成功。”李世鹏表示,创业者最应该避免的是好高骛远,应专注擅长的一点,利用共享经济,与其他公司协作将产品快速做出来,在市场上实现实时迭代。“硬蛋科技就是支持创业者的资源对接平台。从硬件开发的每一个环节到软件和云服务,甚至将来的专利申请和标准制定,硬蛋科技都有相应的服务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