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瓶颈:电池技术 一个大写加粗的尴尬
微软闹了个笑话,旗下的增强现实产品HoloLens作为一款无线头盔,正常使用的待机时间为5.5小时,高强度使用的待机时间是……2.5小时。这真是个大写的尴尬。
在年初举办的CES大会上,可穿戴设备沿袭了去年的劲头,“新品”犹如春笋般喷薄而出,虽然外观设计终于开始渐入人眼,但电池续航力这个问题一直没能被解决。
事实上,对于可穿戴产品,电池的续航能力是首要的——人们可能容忍一款反应有点儿慢的App,或是一款没有新意的软件,但绝对不能容忍一块每天都要充电的手表,或是隔几小时就要充电的运动跑鞋。
举个例子:今年CES大会,Under Armour推出了新款运动追踪仪,并且高亮突出了“电池续航力长达5天”的特点。与此同时,Fossil也拿出了新式联网手环the Q Dreamer,并且跟Under Armour一样把“一次充电可达5天”当成了自己的优势——事实上,Jawbone或是Fitbit很早就能达到这个“目标”了。
当然,也有相对待机时间较长的,比如5天续航Fitbit的Blaze,亦或是坚持1一个月的卡西欧新款Android Wear手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前者除了有个内置GPS,连第三方App都不支持,而卡西欧的那款,只有把它当做秒表使用才能坚持1一个月——当正常手表用连1天都撑不过去。相比之下,倒是Misfit算是有些诚意,推出的新款健康追踪仪Ray据称最长可一次性使用超过6个月。
电池一次性的使用时间超过1星期,这样都可以当成头条来说了,还有什么理由指责用户对新技术缺乏耐心呢?
功能和待机时间二选一,这是成熟的商品应该有的吗?Moto 360 运动版从功能上的确可圈可点,内置的GPS功能连Apple Watch都没有,而且为了延长使用寿命,连混合显示屏技术都用上了。然而,面对只有1天的续航时间,心动想买的用户还会有多少呢?
对此,有人说这是新科技普及必然历经的瓶颈期,但重要的是,电池寿命不仅是让用户头疼的问题,就连制造商自己也非常无奈——电池密度无法像其它科技行业更新速率那样升级。鉴于此,与其盼着电池行业的升级,多数可穿戴制造者只能曲线救国——选择更低耗的软件或处理器芯片,尽最大可能压榨产品本身。
现在明白为什么智能手表的表盘没几秒就会自动变暗了吧?
Fitbit联合创始人兼CEO James Park此前曾表示,电池技术是“技术革新过程中最大的难题,纽扣锂电池的升级每年不过百分之几……是的,那就是你没法指望电池科技或电池技术能有大飞跃”。他指出,现如今的每次提升几乎都来自于处理器制造商,“每年,处理器的提升都非常明显,能耗变得更低,传感器也是一样。只有这样,你才能用他们来配以更智能的软件”。
持相同观点的业内人有很多,Lumo Body Tech联合创始人Andrew Chang此前曾于美国能源部工作,他家的智能跑步运动衫就使用的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每充满一次电能坚持5~7天时间。在他看来,电池寿命并非毫无创新,只是这些创新多关注于降低成本,而非提升科技性能。“有些电池能做得超级薄且放电率又很低,但由于成本过高,我们还不能使用”。最后,Andrew Chang也有些无奈:“每当我想把产品的使用时长提升到10天,我想的绝不会是电池技术,而是会想有没有什么可以使用的处理器技术”。
至于人们常说的无线充电或是快速充电,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了,因为相对于性能本身,它们售卖的更多的是充电的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