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在军事领域应用方兴未艾 是最具潜力技术之一
射频识别作为军事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具有远距离识别、批量识别、移动识别、数据加密等优点,大大加快了装备物资器材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记者邀请了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培国教授为您讲述——射频识别:军事物联网智能“大管家”。
刘培国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主任
视点聚焦
军事物联网作为军事物理系统和数字信息系统深度融合的智能系统,可以实现对数以万计的军事物理实体的实时动态控制和管理,以满足人、武器、系统、环境等军事实体之间信息交换的需求。
射频识别作为军事物联网的核心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读取目标电子标签相关数据,实现对其自动识别、实时追踪和管理控制,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等优点,被业界公认为本世纪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
加快信息采集 提高管理效率
射频识别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飞机雷达探测技术。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的理论基础。根据频段的不同,射频识别系统可以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频段4种,低频和高频射频识别系统工作距离短、成本低,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主要应用在门禁、身份证等领域。超高频和微波频段射频识别系统具有读写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资跟踪等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射频识别技术的核心设备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管理平台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是物品的标识信息,像身份证一样标注在物品表面,供读写器来识别。读写器通过接口通信协议与电子标签进行数据交换,汇集到管理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处理、集成、存储及利用。在射频识别中,附着有电子标签的物品只要进入读写器的覆盖范围,就能从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中获得能量,自动向读写器发送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读写器接收到物品上电子标签的信息并解码后,发送至管理平台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实现物品信息的自动识别、登记、处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由于射频识别技术具有远距离识别、批量识别、移动识别、数据加密等优点,在军事领域可广泛用于武器装备、物资器材管理,能大大加快装备物资器材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已成为现代军事物流、军事武器装备管理使用的“大管家”。
缩短补给时间 节省后勤费用
射频识别技术可用于装备和器材物资自主可控、透明可视管理,如特定物品查寻系统、途中物资可视化管理系统、单兵电子病历卡、军械军备物资出入库管理等,已得到军事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据美国国防部估算,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后,每年可节约1亿美元的后勤运行费用,并能将价值10亿美元的库存物资在内部调剂使用,从而大大节省采购费、运输费和维修费。
2003年,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美军凭借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后勤保障系统,大大缩短了补给时间,提高了作战效率。相比第一次海湾战争,海运量、空运量及物资储备量减少80%以上,为美国国防部节省了几十亿美元的开支。美军还将射频识别标签缝入士兵衣服袖口,用于跟踪受伤士兵的位置,提高了对伤病士兵的救援效率。
助力军事变革 发展方兴未艾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方兴未艾。近年来,美国国防部将射频识别作为实现准确数据信息采集的技术基础,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联合全资产可视化”管理系统。德国、日本等国都将射频识别技术看作军事互联互通最重要的基础之一,纷纷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面对军事领域的竞争,我国也加大了军事射频技术的研究与标准制定,2013年正式启动基于自主标准的射频识别系统设备研制项目,国防科技大学联合国内优势力量研制出电子标签、固定式读写器、手持式读写器等设备,形成了完整的军用射频识别系统标准体系。
可以预见,未来自主可控的射频识别系统,将大大加快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满足装备管理业务系统和指挥一体化作战平台的信息需求,实现对装备器材物资的实时追踪和指挥控制,推动军事物联网向保障精确化、管理智能化、实时可视化、决策科学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