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 带来“智慧医疗”时代
2012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确诊患者2.6 亿,其导致的死亡已占到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 。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空巢与独居老人增多。形势严峻,传统的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方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可穿戴设备开辟了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可穿戴设备向医疗领域挺进
从医疗和健康行业的发展来看,可穿戴医疗设备潜力巨大。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带来一个全新的“智慧医疗”时代(预防性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时代),比如监测大脑数据追踪情感、健康数据等。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发出一种全新可穿戴传感器,其只有纸片般薄厚、邮票一样大小,心脏病患者把它贴在手腕上,可随时随地进行心脏测试,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分析认为,这种设备的正确率有了标准化之后,它将引爆医疗器械领域的一场“可穿戴革命”。
针对乳腺癌患者或高危人群设计的“给药文胸”,是在其罩杯中包含他莫昔芬微胶囊泡沫。另外,还有谷歌正在研发的一款内含测量眼泪中血糖水平传感器的隐形镜;苹果试图将无感知血液检测技术应用到可穿戴智能设备上。
越来越多的企业还在可穿戴设备的外观和舒适度上角力,比如智能体温计、智能手环、智能血氧仪以及Acare 智能戒指等。可穿戴设备中注入了时尚元素,与目前流行的智能手环相比,智能戒指更能解决长期坚持佩戴的数据收集难点问题,并可通过24 小时连续监测心率、睡眠、人体水分、步数等。其还结合大数据健康服务,分析使用者的血压变化趋势、情绪变化、体质及性格分析等,给予有价值的建议,有效改善使用者的健康状况。此外,还可与智能手机、电脑连接,查看心率、血压、心血管、睡眠、BMI(体质指数)等,进行健康分析。除此,还可以通过APP 关注运动排行、深睡眠排行等,与亲朋好友PK 各排行数据、交换健康管理心得。
可穿戴设备助力慢病管理
据瑞士公司Soreon 研究预测,到2020 年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帮助挽救130 万人的生命,挽救人数主要来自于在医院监测使用的可穿戴设备减少的死亡率。可穿戴设备从体征信息、健康管理以及疾病诊治方面分三等,能让更多人获益。
初级——可检测体征信息。可将传感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嵌入手环、戒指、手表、眼镜、鞋、服装等平常穿戴的服饰中,通常在运动健康领域运用较多,主要监测人体户外运动情况下的心率、呼吸等体征信息。在医疗领域主要用于血糖、血压、血氧连续监测,辅助医学诊断。
中级——“ 治未病”健康管理。通常,疾病发生之前有“生理异常”,通过对亚健康指示的测量,可以提早发现慢性病,有利于治疗;并且全程监测有利于寻找病因,实现早期防病和早期治疗的作用。而对于亚健康人群,日常配戴可穿戴设备,例如蓝牙运动追踪器、蓝牙脉率表等产品,可以督促锻炼,提高个人体能。
高级—— 有助已有疾病的诊治。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应用可穿戴设备,可弥补传统模式下医生从患者处获得的信息不足;如果能够掌握病人数天或数周内的信息,发现生命体征变化趋势,那么做出更合理的诊断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有可穿戴除颤器,还有仍在研发过程中的可穿戴交变电场治疗脑瘤、电离子透入疗法治疗头痛等。
在慢病管理中,可穿戴设备大有用武之地。持续跟踪患者的后续治疗,医生可以动态评价药物的疗效,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且对暂时无法痊愈的疾病,如糖尿病进行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控。还有些疾病复发概率高,如心脏病,需要时时监测,及时复查以免病情突变,可穿戴设备会为其全面监测提供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