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实践人社云 社保卡有了多功能

作者:朱日岭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日期:2015-11-03 10:23:27
摘要:2015年6月的一天,郭胜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乘机时发现自己没有带身份证,他不由得翻出身上所有的卡片,请机场工作人员试一试,工作人员发现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不仅存有人社系统的信息,还有公安系统的身份信息以及医保信息、银行信用信息、工商登记信息等。工作人员不禁赞叹:“这卡真牛!”郭胜也不必再去公安机关开具身份证明就顺利登机。

  2015年6月的一天,郭胜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乘机时发现自己没有带身份证,他不由得翻出身上所有的卡片,请机场工作人员试一试,工作人员发现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不仅存有人社系统的信息,还有公安系统的身份信息以及医保信息、银行信用信息、工商登记信息等。工作人员不禁赞叹:“这卡真牛!”郭胜也不必再去公安机关开具身份证明就顺利登机。

  这张卡由兴和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下称“兴和县信用联社”)制发,作为内蒙古第一个试点地区,兴和县信用联社发出了自治区第一张拥有多项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即俗称的“一卡通”。兴和县信用联社理事长李世忠透露,目前由该社发出的社会保障卡已有6万多张。

  支撑这样一张小卡片使用的是一个省级“互联网+”平台——内蒙古“人社云”。对此,从事“互联网+政务”研究的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研究员金江军表示,内蒙古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互联网+社会管理”方面走到了全国的前面。

  内蒙古建起全国首个省级“人社云”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称“内蒙古人社厅”)信息中心主任代勤在2015年的另一个身份是“高级讲师”,他受邀给来自全国“人社系统”的人员讲课,有10多个省份“组团”来内蒙古学习,河南省人社厅干脆把培训班放到了内蒙古来办。而吸引他们来到内蒙古的正是“人社云”平台。

  据代勤介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早年曾启动的“金保工程”已使各省份的地市搭建起了平台,数据收集已经很完善,为搭建省级平台打下了基础,但这些平台独立运行,自成体系,造成数据无法跨市查询、人才流动无数据对应、业务也无法跨市运行。“省级集中”成为人社部的战略。在此背景下,内蒙古于2009年开始着手构建省级“人社云”平台。

  内蒙古人社厅经研究认为,在应用方面,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实现了跨行跨省存取,因此在技术层面已无障碍,关键是如何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另外,人社系统的“一卡通”要为支付打开通道,实现银行存取就必须具有金融功能,在系统建设时就要考虑到与金融系统相匹配,与其它相关部门如税务、医疗等能够共享信息,这就要求平台建设必须采用国产标准化数据。最终,内蒙古人社厅选择与服务金融系统的东软公司合作。

  内蒙古最初只是集中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之后尝试将“五险”进行逻辑集中,然后建立集中式基金财务系统、集中式指纹认证系统和集中式社保卡管理信息系统。

  代勤介绍,如果只是将数据集中到省级,还算容易,但要在全区内实现业务办理就需要接通多个相关职能机构。内蒙古人社云平台其实在2013年就基本成形,这也给人社部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省级集中”增加了信心,2013年,人社部发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省级集中的意见》。内蒙古人社厅积极探索其他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到2015年6月,已接入公安系统、工商系统、医疗系统,并在7月接入锡林郭勒市公积金系统。

 2015年6月的一天,郭胜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乘机时发现自己没有带身份证,他不由得翻出身上所有的卡片,请机场工作人员试一试,工作人员发现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不仅存有人社系统的信息,还有公安系统的身份信息以及医保信息、银行信用信息、工商登记信息等。工作人员不禁赞叹:“这卡真牛!”郭胜也不必再去公安机关开具身份证明就顺利登机。

  2014年12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发放全区第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社保卡。

  5家银行抢发“一卡通”却遇尴尬

  接入金融系统是内蒙古“人社云”平台必然的选择,因为“人社云”平台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内蒙古2400万居民,最直接的载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社会保障卡”。按照设计,第二代社保卡具有支付功能后,可作为银行卡使用,从而实现“一人一卡一账户,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长期使用功能。

  内蒙古人社厅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省级集中”需要巨大投入,内蒙古并非是一个有钱的省份,当时采用了“四两拨千斤”的办法,“建设资金几乎都由入围银行出,政府没有多少投入”,在未来的运行上也是利用银行系统已经形成的网络来实现公共服务的推进,这样又可以节约人社部门在网点上的投入。

  但各大银行最初并不积极,在“省级集中”前,一些银行在各地市旗县已经与社保部门形成合作,不愿打破既有格局。 但随着金融机构发现内蒙古人社厅态度坚决,“省级集中”势在必行,多家银行又都参与了进来,最终入围了5家银行,除工、农、中、建4家外,光大银行也跻身其中。入围银行需共同参与云平台的建设,每家分摊建设资金2200万元。

  一位银行界人士分析道,内蒙古当年的社保基金总额是600多亿元,每年存入银行,5家入围银行即使每家分得100亿元,每年可以获得的利润也有几亿元,因此参与这项业务,完全可以躺着挣钱,几千万元的建设费大家还是愿意出的。

  但是,5家银行的这一美梦并未实现。当云平台建好时,由于政策调整,社保基金由地税统一收取,最终归入自治区财政统一管理,5家银行并不能按照预想的那样分得其中的一份。按照当初的约定,第二代社保卡最终由5家银行分别发放并为持卡人服务。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查了解,当初5家银行是按人口划分“一卡通”发放区域的,每家银行负责400多万人口数量的区域。经过核算,加上制卡、发放、人工等费用,每家银行还需投入5000万元左右。这让5家银行的行动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积极。

  另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内蒙古农牧民人口占比较大,工、农、中、建所布网点最多只到旗县一级,有的甚至只在地市一级,但在农村牧区如何发放和使用却成了难题。最为尴尬的是光大银行,其在内蒙古网点较少,进退两难。

  信用联社接手农牧区,助“一卡通”更加便捷

  内蒙古人社厅在各旗县调研发现:除农村信用社外,各大入围银行鲜有在村一级设有网点的,如果发卡银行在农村牧区没有网点,会给农牧民在日后使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支取社保金可能还无所谓,但存入就成了汇款。

  分管内蒙古人社厅的自治区副主席白向群对“人社云”一直十分关心,2014年,为了推进这项民生工程,白向群副主席将自己的“包扶点”兴和县作为“一卡通”发放的第一个试点县,而发放“一卡通”的金融机构不是入围银行,而是兴和县信用联社。在自治区领导的推动下,2014年12月26日,内蒙古终于在兴和县发出了第一张“一卡通”。

  一条鱼搅活一池水,内蒙古信用联社的“抢滩”使各入围银行变得紧张,在“普惠金融”理念的影响下,各行又出现了争相发卡的局面。记者了解到,2015年,建行内蒙古分行已累计发卡232万张,中行内蒙古分行也已发出116.38万张“一卡通”。

  内蒙古自治区信用联社虽是内蒙古最大的金融机构,但其作为地方银行的身份却无缘“社保基金”的存取,所以最初没有能够入围。

  内蒙古银监局一位人士向记者介绍,在内蒙古,想要将点布到农村牧区,信用联社无疑是最有竞争力的选择。央行在十八大后提出“普惠金融”,内蒙古信用联社随即发起“春雷行动”,在全自治区布置村级金融服务点11397个,而中国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各有200个,信用联社占比96%以上。同时,信用联社的“金牛卡”一直在农村牧区代发各类涉农补贴,与“一卡通”甚为契合。

  内蒙古信用联社电子银行部部长栗耀彪坦言:“最初我们也有些犹豫,如果社保金不能在我们银行存,我们承担这一业务肯定是赔钱的,站在企业的角度,承接这样的业务是没有必要的,但联社班子最终还是答应试一试,因为从央行普惠金融的要求来讲,这是为解决百姓‘最后一公里’所做的事情,是应该讲政治的,并且从长远来讲,这也是获得客户资源,赢得品牌的一个机遇。”

  兴和县信用联社理事长李世忠告诉记者:“我们每一个乡镇都有信用社,每个行政村都有服务窗口,每个社区、幸福院都有POS机。”而在兴和县一个名为五一村的行政村,信用联社设置的助农金融服务点一个月平均可以发生1600多笔业务,发生金额最多时每月有近200万元。

  栗耀彪透露,信用联社接手全区的其他农村牧区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入围银行各有想法,想让各家银行将农村业务主动交出来还需要进一步协调。“今年6月份以后,人社厅已经把内蒙古非盟市所在地的86个旗县全部划给了内蒙古信用联社,但各家入围银行一直没有把数据资料退出,所以联社无法开展制卡发卡工作,最近人社厅下发了文件,可能推进就会快了吧!”

  记者了解到,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和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也尝试在农村布设网点,内蒙古信用联社能否顺利接手农村牧区发卡工作,还是未知数。

  专家:“人社云”全国推广需国家立法保障

  与银行的关系涉及终端使用,与各部门的接入关乎“云平台”的服务范围。一个成形的“人社云”平台,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自治区副主席白向群曾5次进入内蒙古人社厅信息中心,提醒代勤和他的同事们:这个云平台不要停留在人社系统,应该做成“内蒙古民生平台”。

  根据人社部的要求,“人社云”应积极探索在其他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功能,推进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今年以来,这个平台进一步接通卫计委、公积金管理中心、地税等部门,对1960万人口进行了信息化管理,随着内蒙古“人社云”接入更多部门,2015年,基于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业务的“内蒙古人社云”晋级为“内蒙古民生云”。

  内蒙古人社厅厅长常志刚在9月25日表示,2016年实现“内蒙古12333”民生服务平台和“一卡通”在全自治区行政村的全覆盖。记者了解到,人社部近期在内蒙古调研,肯定了内蒙古“人社云”和“一卡通”的工作成效,“人社云”覆盖全国的进程将加快。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内蒙古了解到,几乎每个厅局都有自己的信息中心,各厅局之间的信息共享,单纯靠部门之间自行沟通是很难实现的。“互联网+”应用于政府公共服务已经不再是一个概念,但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是真正难题,代勤表示:“跨出人社界域,单凭人社系统一个部门是很难让这个民生平台向更广范围推进的,必须有更高层级的政府部门出面,才能真正实现。”

  代勤认为:“省级物理集中,全国逻辑集中,在技术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实现全国‘一卡通’,就完全可以避免‘证明我妈是我妈’的类似事件,整个社会管理的进步程度将发生质的转变。”

  中央党校政法研究部副研究员金江军向记者表示,要使“互联网+政务”发挥更大作用,关键是要实现跨部门、跨地区政务信息共享。就内蒙古而言,需要从政府层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推动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在全国角度,各部委之间实现系统共享、业务协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很强,建议在国家层面出台《政府信息共享条例》,明确政务信息共享范围和内容、共享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这样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政务信息共享就于法有据了,政务信息共享工作就会很顺畅。政务信息共享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使政府部门有效堵住监管漏洞,提升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水平,而且可以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