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准确把握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

作者:周宏春
来源:光明网
日期:2015-10-29 10:17:40
摘要: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声势如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政府数据号召开放,开发模式不断创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入认识智慧城市的现状和内涵、把握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意义重大。

  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声势如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政府数据号召开放,开发模式不断创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入认识智慧城市的现状和内涵、把握智慧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意义重大。

  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不仅代表着新时期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而且是实现城市经济转型、精细管理、优化服务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不仅意味着管理更精明,居民生活更便利,公共信息更透明,还意味着资源配置更合理,生态环境更宜居,城市更有活力。可以说,智慧城市是过程也是结果,是信息化引领城市化的过程,也是以新理念、新路径和新模式发展而成的城市;是信息化和数字化阶段后迈向智慧化阶段的过程,也是信息化时代以新目标和新远景发展而成的城市。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更是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转型提升的新支点和新动力。那么,如何建设智慧城市?路径决定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做好顶层设计、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完善产业支撑等方面下功夫。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以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支撑,需要政府和企业的通力合作。数据是基础,安全是保障。目标明确,路径对头,措施得当,才能使智慧城市发展收到预期效果。

  第一,应坚持全球视野与立足实际相结合。顺应信息化的国际潮流,在互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上引领国际潮流,并形成专利和知识产权。智慧城市建设也应从当地实际出发,依据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化等条件,创新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使公众公平分享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化的成果。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驱动相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应坚持问题导向、需求拉动、注重实效,做好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应采用系统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统筹资源配置、条块衔接联动、信息互联共享,推进智慧社保、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

  第三,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政府应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提升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打破部门分割和行业壁垒,推动部门、行业、群体、系统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激发市场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建立形成可持续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第四,精明管理与便民惠民兼顾。智慧城市建设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握信息时代的特征,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联动协调;推广应用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突出为民、便民、惠民。

  第五,存量挖潜与增量准入相结合。挖掘已有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中心等潜力,让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城市管理从经验型向智能型转变。新建系统应具备国际视野,高起点地科学规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以宜居宜业为主线,发展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服务业,降低服务消费成本。

  第六,信息透明与确保安全相结合。应当尽可能披露公众关注的公共信息,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避免新的信息“孤岛”出现,实现城市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