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苹果发威 瑞士手表销量遭遇六年来最大下滑

作者:汤姆
来源:腾讯科技
日期:2015-10-22 14:32:41
摘要:Swatch联合投资人坦言,价格区间在500-1000美元的手表处境会很危险。

  随着苹果手表在全球越来越多市场普及开来,瑞士传统手表制造厂商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有数据显示,瑞士手表出口量日前遭遇了自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季度下滑,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阿联酋和韩国在内这些市场的销量都大幅收窄,而上述地区此前曾被认作“最具活力的亚洲市场”。

  来自瑞士钟表业联合会(the 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 Industry)的数据显示,瑞士手表厂商在今年9月的出口量迎来了9.9%的大幅下滑,而当季的整体下滑幅度也达到了8.5%。

  “这是亚洲市场所迎来的一些显著变化,同时也让我们对2015年的整年表现预测蒙上了一层阴影。”瑞士钟表业联合会在自己的报告中写道。

  数据显示,瑞士手表厂商在亚洲市场的销量迎来了12.7%的下滑。对此,《路透社》则一针见血的指出“今年9月瑞士厂商国外市场的实际销量表现或将比此前分析师预计的情况还要糟糕。”

  从数据上来看,几乎所有价位手表的销量都受到了来自苹果手表的威胁,但200-500美元价格区间产品所受到的冲击似乎尤为明显。瑞士厂商这一区间产品的销量在9月迎来了14.5%的下滑,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于瑞士传统手表制造业未来的极度担忧。

苹果发威 瑞士手表销量遭遇六年来最大下滑

  此前,不少瑞士传统手表厂商均公开对“苹果手表将威胁瑞士手表厂商”的说法嗤之以鼻,但全球最大钟表制造商斯沃琪集团(Swatch)联合投资人埃尔马-默克(Elmar Mock)却在坦言,“苹果手表的上市发售将对传统手表产业和瑞士国内的就业情况造成一定压力,那些价格区间在500-1000美元之间的手表产品的处境则更为危险”。

  而且在2015年第一季度,瑞士国家银行(Swiss National Bank)继续增持了苹果股票,这也使其手中的苹果股票总量达到了890万股。

  今年5月,苹果手表正式在瑞士上市前就已经在人流量最大的苏黎世苹果商店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预热活动,而类似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了瑞士手表厂商的核心市场之一中国。

  斯沃琪独善其身

  冯托贝尔银行(Bank Vontobel)在日前发布的一份产业报告中表示,斯沃琪是目前瑞士唯一一家依旧在中低手表市场占有稳固地位的厂商,该公司当前在这些市场的份额依旧高达60-65%。

  今年8月,斯沃琪集团首席执行官尼克-海耶克(Nick Hayek)曾将苹果手表称为一个“有趣的玩具,而不是一场革命”,并对其收集用户健康资料的隐密性表示担忧。

苹果发威 瑞士手表销量遭遇六年来最大下滑

Swatch CEO海耶克

  尽管斯沃琪从定位上来看同苹果手表产生了严重的冲突,但银行业分析人士对此似乎依旧抱有乐观态度。《路透社》甚至认为,考虑到斯沃琪集团的研发能力,该公司完全有能力推出自己的智能手表同苹果和其他厂商展开正面较量。

  举例来说,斯沃琪集团日前宣布公司将联手中国银联及中国交通银行将在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带支付功能的智能手表。该新款智能手表将在集团此前推出的贝拉米(Bellamy)系列腕表上搭载非接触支付功能,届时将可以在全球具有银联“闪付”受理功能的终端上使用。

苹果发威 瑞士手表销量遭遇六年来最大下滑

Swatch新推的Bellamy系列腕表

  据悉,该款手表售价580元人民币,计划将于明年1月正式开售。

  不过,除了移动支付和时间显示功能外,海耶克表示公司并不希望在包括手表通话或者应用平台这些复杂领域同苹果手表展开较量。

  “我们并不是一家消费者电子企业,也不希望在用户手腕上推出一款简化版的智能电话。”海耶克说道。

  前车之鉴

  应该说,海耶克的这一策略同此前iPhone问世之初诺基亚所采取的策略有些类似。

  在2007-2010年,诺基亚一直将赌注下在功能手机上,并希望通过推出更多型号产品来维持市场份额。不过,当该公司意识到自己需要在技术层面同iPhone进行较量的时候,诺基亚的机会之门已经关闭了。

  在另一方面,谷歌曾在iPhone推出后不久酝酿过一个基于Java的Android开发项目,不过该公司很快便意识到这一项目所存在的巨大短板,并在随后推出了Android平台。尽管这一平台在盈利性方面还无法同苹果相提并论,但Android系统的推出至少还是让谷歌在智能手机领域拥有了足够巨大的影响力。

  应该说,苹果手表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同其在产品设计方面所融入的时尚元素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正是多种多样表带设计、材质和颜色的存在才使得这一科技产品适用范围不仅仅限于电子产品消费者群体之中。可惜的是,目前市面上其他一些智能手机厂商的重心似乎依旧是那些预算有限、且对配置十分在意的极客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