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交通卡扩能需打破行政壁垒

作者:本站采编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15-08-26 15:32:04
摘要:日前举办的沪台双城论坛上传出消息,上海交通卡、都市旅游卡将合二为一,目前相关部门研究与两家公司洽谈两卡合并事宜,交通卡的使用范围有望更广。据上海都市旅游卡发展有限公司透露,关于两卡“二合一”事宜正在做方案,预计明年底前在技术上实现互通;而上海交通卡公司方面没有正面回应,但也没有否认。

  日前举办的沪台双城论坛上传出消息,上海交通卡、都市旅游卡将合二为一,目前相关部门研究与两家公司洽谈两卡合并事宜,交通卡的使用范围有望更广。据上海都市旅游卡发展有限公司透露,关于两卡“二合一”事宜正在做方案,预计明年底前在技术上实现互通;而上海交通卡公司方面没有正面回应,但也没有否认。

  对于市民而言,“两卡合一”带来的“一卡多能”,无疑将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根据设想,交通卡与旅游卡合并同类项后,将推出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在超市、餐饮等多种场所使用;进一步想象的话,有朝一日甚至能在台北用上上海的“交通卡”。据称这种两岸互通的技术壁垒已经攻破,一旦实现,上海交通卡的功用将直逼香港“八达通”、台北“悠游卡”。

  事实上,交通卡扩能成为“一卡通”的呼声,多年来始终高涨。作为上海最为普及的消费卡,人们习惯性地将其与香港“八达通”类比。后者的交通卡内核已延伸出大量生活服务功能,通过与各类机构、商户的对接,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卡通”。诸如台北、澳门、新加坡、首尔等亚洲知名城市,亦已将交通卡的内涵不断扩展。相当程度上,“一卡通”使用范围的宽泛程度,就是城市生活服务便利度的一种表征,甚至体现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和城市开放度,折射出城市的“软环境”。

  志在对标全球城市的上海,在这样的“软环境”方面自然不应示弱。但遗憾的是,多年来关于交通卡扩能的呼声,到头来都成为消费者和某些管理者的一厢情愿。除了一些停车场和民营加油站外,交通卡的小额支付功能大多局限于公共交通和出租车范围内,与商业和其他生活服务的对接极为有限。而据估计,因为使用功能局限而在交通卡中就已经沉睡了不少沉淀资金。

  早先就民间呼吁交通卡扩能的呼声,交通卡企业方面曾数度明确回应称,交通卡不在商业领域内使用。有不少舆论就此非议,认为相关企业缺乏服务意识,或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习惯“老大自居”。但平心而论,企业主体的服务意识固然有待增强,但对交通卡扩能之难,也不能仅仅责难某一家企业。“一卡通”迟迟不能“通”,背后是相关企业、机构和政府部门间的壁垒未能破除。在技术手段已经日趋发达的时代,这样的壁垒早已不再停留于技术层面,而是纯粹的行政壁垒和利益壁垒。

  交通卡扩能并不是交通卡企业一家能够达成的事。从设立端口、开放通道、提供服务到科学监管,一项便利化服务背后,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间的有效连通。能否实现这样的连通,其实就折射出政府、市场、社会的互动能力,也能间接衡量一个地方的开放水平。对此,交通卡企业需要切实履行其社会责任,不仅应对公众呼声置若罔闻,更应主动提升服务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与交通卡对接,或交通卡希望对接的服务企业和公共机构,尤其是部分占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也亟须破除固有的“自留地”思维,并强化其社会责任。

  而对相关政府部门而言,除了尽快破除监管层面的行政壁垒外,为企业间的互联互通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也是摆在面前的迫切需求。市场对“一卡通”早有呼声,不少企业也并非“铁板一块”,但“连通”毕竟需要适宜的环境。“你情我愿”却还有政策瓶颈的时候,政府部门出场的机会就到了。好在此番交通卡扩能,已经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参与,人们期待这样的协调能够带来市场的真正连通。毕竟,对于一个高度便利化的城市而言,交通卡变成“一卡通”,不该总是一厢情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