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互联网+农业”前面有四只拦路虎

作者:张志伟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15-07-02 09:38:59
摘要:易观商业解决方案高级合伙人、西区总经理张耀文认为:“观念转变、商业模式的构建、物流配送、人才与资金短缺是摆在"互联网+农业"面前的四只"拦路虎"。”

  6月12日,烟台栖霞寺口镇灵山村的20多位果农聚在一座农家小院里,每位手中都有一部智能手机,三五成群、一起在交流着什么……

  门口上方的绿色牌匾写着:田田圈农业服务站。“你需要哪个服务就点哪个。有了它,买农药不需再跑腿了;果树上长虫子、得了白发病,随时都可以拍个照传到网上问(线上)专家怎么办。”今年59岁的阎培海,家里有十亩果园,他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展示手机上的田田圈线上APP。

  目前,田田圈在山东已经开设220多家这样的农业服务站。田田圈是由国内最大农药制剂企业诺普信(002215.SZ)在今年5月11日创办的农资电商服务平台。按照规划,诺普信要集结已有5万家线下服务终端,为1亿农户提供一站式作物解决方案。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山东寿光、烟台等蔬菜水果之乡,实地调查诺普信如何借助互联网进行渠道变革,田田圈又是如何玩转互联网+的。

  种植达人:打通线上线下

  一个人的讲话打断了果农们的私下交谈,他就是田田圈在当地挑选的职业PCA,也称“种植达人”。PCA不是新概念,在美国,PCA专指经过政府资格认证的植保技术专家,专门服务大农场主、种植基地等,提供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帮助种植者更好地增产增收。

  “让在当地有技术、有号召力的农户来帮助农户,构建一个接地气、有黏性的服务团队。”在田田圈用户服务负责人张建锋看来,这样也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目前全国种植达人数量已经达到6000人以上。

  PCA或种植达人听起来有点太专业,农户们都称之为“田哥”、“田姐”。“田田圈就是要汇集大批作物专家和种植达人,利用这个平台和互联网工具线上线下为农户服务。”诺普信南方作物圈部长邓裕介绍。

  张军林是寿光的一位“田哥”,他2007年西北农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了大地宏琳,从最底层的业务推广员到如今的技术总监,因为技术见长,也成为当地为数不多的高级PCA。

  “农药不像日常用品,谁都可以使用。田田圈相当于医院,需要给农户开处方,科学使用方可解决实际问题。”张军林介绍,有一天他帮助当地农户解决了80多个问题,“有些简单的问题在APP上就能够解答了,但有些复杂问题则必须去现场。”

  据了解,每一个服务中心都配备相应的田哥或田姐,专门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他们种植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组织农民培训。而这些工作都会成为PCA考核的指标。

  根据三年内的发展目标,田田圈要在1000家县域中心建立业内最广域的县级服务平台,10万家品牌服务中心,100万名种植达人的作物服务队伍,让1亿户农民受益于田田圈一站式作物解决方案。

  商业模式:自下而上的变革

  田田圈并不是国内创办的首家农资电商平台,此前阿里、京东和联想均站到了互联网+农业的风口。比如,阿里宣布未来3~5年投入100亿元,在全国建设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布局农村电商的“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淘宝”也是阿里2015年三大核心战略之一,其余两大战略分别是国际化和云数据。

  今年3月,联想控股千万美元“闪投”云农场,计划未来5年内,服务站的数量超过1万家,覆盖全国1/4的乡镇。此外,京东、苏宁和赶街网等互联网企业均在布局农村市场。

  对此,张建锋显得知己知彼,在他看来,互联网企业做农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入城”的商业意图就是要把农村开发成新兴市场,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发展成为消费者。“事实上,他们却从未真正关注和满足农民的真正需求,即如何改善种植条件、降低种植成本以及提高种植收益。”

  那么,传统农资企业做互联网的这种自下而上模式,就能够带来颠覆性革命吗?

  诺普信方面介绍,田田圈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这里汇集了国际一线厂商和国内优秀厂商,巴斯夫、杜邦、陶氏等国际药企巨头以及国内化肥名企金正大、鲁西、美之奥等战略合作,通过田田圈全球联盟采购系统实现厂商直接供货,大幅减少中间渠道成本,部分优质农资产品售价可低至40%,为农户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

  《大农业模式》作者、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向本报记者分析称:“农资企业对行业情况和特点更加了解,在全国各地有强大的分销网络,在渠道转型过程中能够动用手上已有的经销商资源、用户资源。”

  他认为,传统农资企业的优势也是互联网企业涉足农资的劣势,虽然阿里、联想等互联网企业深谙互联网+的本质,但农资及农业相对复杂,想成功落地还有待观察。

  互联网+农业:泡沫还是趋势

  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互联网+”以来,传统行业由此掀起一轮“触网”热潮,互联网+农业也一度被资本市场热炒。

  诺普信、司尔特、金正大、辉丰股份等农资巨头,大北农、新希望、隆平高科等农业明星企业,阿里、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乃至顺丰等物流巨头,都可依托自有资源优势,通过互联网工具渗透农村和农业市场。7亿农民的消费市场对于涉足其中的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极具诱惑力的。

  李志起对此分析称,“互联网+农业”有两个不同层面的理解:一是“互联网+”思维的变化,传统农业靠天吃饭,从种植、养殖到生产端,都缺乏市场需求的考虑,带来了很大风险,而“互联网+”可以有效服务农业产业链;二是方法和工具更加精准化和精确化,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更加精准,可以实现订单化生产,信息更加对称。

  以农资销售为例,以往从省市到县乡存在四五层中间环节,费用相当高,影响了上游企业利润,增加了农民负担。如今农资电商实现破局,比如田田圈的线上农集网,集合了全球和国内领先的品牌厂商,厂商联盟实现源头集采,以互联网模式大幅去除中间成本,为农民提供更低成本的作物方案。

  不过,任何一种变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总会存在一些瓶颈需要突破。易观商业解决方案高级合伙人、西区总经理张耀文认为:“观念转变、商业模式的构建、物流配送、人才与资金短缺是摆在"互联网+农业"面前的四只"拦路虎"。”

  他认为,农业拥抱“互联网+”,首先需要各个参与主体意识和观念的逐步转变。包括企业拥抱互联网的意识,以及市场环境中农民对于互联网的整体接受和适应的意识等都需要转变;其次,农业是典型的传统行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分散等特点,互联网+农业需要在两者的碰撞与融合中找到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

  王琳是田田圈战略合作伙伴、寿光农资服务公司大地宏琳的董事长,公司里她的年龄最大。她向本报记者介绍,有员工反映不会用智能手机,她严厉批评了该员工,称“因为我都学会使用了,所以你没有理由不会用”。

  日前,诺普信参股大地宏琳35%共同成立寿光田田圈服务公司,这是与寿光当地经销商的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田田圈在蔬菜之乡落地生根。“我看重的并不是诺普信给公司多少资金、多少人员,而是其带来的思想和变革。”王琳坦承,做农资生意多年,如今也到了渠道转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