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支付宝后,马云下一步要干什么?
阿里最近动静很大,因为支付宝升级至9.0了,笔者对于一款app的升级已经无感,但今日不同以往,阿里声称此次升级是一次“革命性的升级”,革命在何处?当然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加强了支付宝的社交属性,同时增添了电子借条与余额宝炒股功能,马云意欲何为?从功能设置而言,其目的当然就是要革微信的命,至此,马云拉开了与小马哥新一轮贴身肉搏大戏的序幕,但马云的目的仅仅是干掉微信吗?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
世间再无“来往”
马云不止一次地在公共场合表示最害怕的竞争对手就是微信,害怕过后行动相随,马云不会坐以待毙,于是阿里调用大量资源发力于来往之上,阿里的意图是想在保住支付领域优势的同时,再在社交领域不断侵蚀微信的份额,想用支付宝联合来往群殴微信,但这一步棋从一开始就错了,过于自信的马云,罔顾互联网竞争的游戏规则,那就是1+1往往小于2,人多并非力量大,强者恒强,赢家通吃就是这个规则的生动诠释,这个规则同时也造就了阿里本身,造就了BAT这三个大写字母的组合,就以搜索领域而言,360+搜狗合力,铁定也是斗不过百度,其原因很简单,决胜点是用户使用数量与用户使用习惯,这同样也是腾讯之所以成为腾讯的原因,因此来往失败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实名制,差异开始的地方
在来往上,阿里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是福是祸,犹未可知,对于这种“当初若将用在来往上的资源用于支付宝的话,如今微信恐怕就死翘翘了!”的假设性问题实非本文讨论之重点,那么如今才在社交功能上发力的支付宝,是不是为时已晚?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主要是以支付宝为主,占到市场份额的82.8%,其次是财付通(10.6%)、拉卡拉(3.9%),而其他移动支付企业总共加起来不到3%。支付宝在支付用户量级、粘性以及场景铺设的速度和力度上都遥遥领先。可见,支付宝此时转变策略并不太晚,因为它在移动支付领域内的垄断地位使得它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布局,只是当初花在来往上的钱有点冤。
当初阿里用来往对腾讯的优势领域展开攻势(非实名制),这种自杀性攻击的结局不言而喻,接着阿里协陌陌与新浪微博卷土重来,而微信如今依然安康。现在与之前的情况有所不同,之前的马云似乎有所顾忌,现在完全放开了手脚。支付宝是实名制,而微信不,也就是说,实名制与否,正是支付宝与微信展开差异化竞争开始的地方,马云要用实名制的优势去攻击腾讯的弱点,结局会如何收场?
马云一直被“专业”害得很惨
阿里一直在涉足社交软件领域,却从未停止失败,以至于成了业界的一个笑谈,为什么?
不妨从阿里过往的所作所为说起,阿里推出了多种社交工具,包括旺信(阿里旺旺手机版),千牛,微淘,来往等,这么多社交软件的推出,足见阿里对此的重视与用心,这些软件皆针对阿里的特定领域,可谓“专业”,但这种所谓的专业其实已经背离了当下的发展趋势,与其将精力分散于几个软件上,倒不如将精力全放在一个地方,因为社交软件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入口的竞争,入口足够大,进来的人足够多才是根本,直白点说就是圈人,把人圈进来,留住他们,培养他们,让他们习惯,最后他们就离不开你了!如今,阿里似乎意识到这点。
二马争食,鹿死谁手?
支付宝在9.0版本中增加社交属性的意图自然是针对微信来量身定制的,目的是利用支付宝庞大的用户群来侵蚀微信地盘,马云总算找到了正确的攻击策略,而小马哥也终于结束了担惊受怕的日子,二马可以安心睡觉,因为二者贴身肉搏的日子到底还是来了。
关于实名制,阿里电商的成功可归为实名制,而腾讯进军电商的失败也可归为非实名制,最后腾讯只得联合京东来对付阿里,二马真可谓是成也实名制,败也实名制。电商属性讲究的是安全与信任,实名制可以给与,而社交属性讲究的是“只爱陌生人”,其实讲究的同样是安全与信任,因为陌生人间讲话可以肆无忌惮,信任陌生人也不会有严重后果。这个逻辑怪圈导致阿里与腾讯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独大,却也无法蚕食对方的地盘,因此,在短期内,双方谁也干不掉谁?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个利好,而一旦某一家独大后,消费者就得任人宰割了!
马云下一步要干什么?
根据相关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中国民间金融市场的年规模超过5万亿,马云对这块巨大的蛋糕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于是支付宝9.0除加强了社交属性外,还增添电子借条与余额宝炒股功能,由此,马云升级支付宝的意图已非常明显,不但要巩固自己在移动支付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涉足金融的同时,拳打微信,脚踢银行!
(文/徐永红 rfid世界网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更多原创请关注物联传媒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