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问题颇相似 中日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可期
技术接市场,经验解难题,日本和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合作一直以来被业内人士看好。由于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与中国颇为相似,而且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者和典范,日本成为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借鉴对象之一。此前,中日两国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有过多次交流合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日方企业的参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智慧城市的今天也许就是中国城市的明天
日本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经验丰富
日本开始智慧城市建设的时间较早,成就在亚洲首屈一指。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了“U-Japan”,旨在推进日本ICT建设,发展无所不在的网络和相关产业,并由此催生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可以上网的环境。2009年7月,日本政府IT战略本部推出至2015年的中长期信息技术发展战略“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该战略是日本继“e-Japan”、“u-Japan”之后提出的更新版本的国家信息化战略,其要点是大力发展电子政府和电子地方自治体,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电子化。日本政府认识到,目前已进入到将各种信息和业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云计算”时代。政府希望,通过执行“i-Japan”战略,开拓支持日本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产业,要大力发展以绿色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环境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重大项目。
谈到日本的智慧城市,“柏之叶智慧城市”不得不提。“柏之叶智慧城市”项目由日本政府推动实施,集结了日本目前最先端的理念及技术,由“公、民、学”三方共同协作,以创建“环境共生城市”、“健康长寿城市”、“新产业创新城市”为目标。
日本千叶县柏之叶新城核心区示意图
日本千叶县智慧城市柏之叶距离东京市中心约30公里,其所在的柏市建市60年以来,城市人口由4万增长到目前的40万,其中包括6000名外国居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柏之叶坚持活用区域资源,根据北部、中部、东部地区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开发,同时加强官、民、学合作,打造新产业、追求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健康未来都市。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晚,问题多,市场空间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已达到409个,除港澳台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试点,地市级试点城市数量最多,占比超过五成。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东、陕西、宁夏等10多个省区市制定出台了省级总体规划。去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虽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智慧建设与城市需求存在严重脱节等问题,过度依赖政府投资、重复建设、信息孤岛、千城一面成为最直接的体现。
中日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合作广泛
近年来,中日两国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机构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交流频繁,通过企业跨界合作,利用中国互联网优势,借助日本能源管理技术优势实现互利双赢。以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为例,该机构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与日本相关机构和企业通过积极互动,近两年来通过调研学习、论坛交流等形式为中日在该领域拓展了合作空间。
2014年6月,为学习日本城市化经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课题组赴日本进行了5天交流。期间,就智慧城市问题,交流组实地访谈了大阪市松下电器有限公司、丰田市智能社区、丰田通商集团报废车辆再利用项目、千叶县柏叶智慧新城,并与日本经济产业省、日中经济协会、三井不动产、日本株式会社日建设计、国际航业集团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2015年1月,以“智慧城市发展中的中日合作”为主题,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联合日中经济协会、UR都市机构,在日本千叶县柏市举办了柏之叶?中日智慧城市交流会。
此外,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中国城市发展国际论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2015中日智慧城市论坛”等国际性论坛也成为中日智慧城市合作的交流平台。
本届智博会日方参展企业活动多元
本届智博会上,日本的J-CODE、三井不动产、日建设计、日立制作所、松下等企业踊跃参展,借智博会平台推介日本智慧城市的技术和管理体系。同时,日方企业还将考察北京郊区TOD等候选项项目,跟万通等中方企业进行交流,访问建业集团,听取建业集团有关郑州城镇建设面临的课题和今后建设智慧小区的设想,并访问国务院智慧城市领导部门和有关联盟(CCUD)组织。
中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合作前景可期
对于中日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合作前景,有专家表示,中日可以共建类似柏之叶社区的样板城市机制。通过跨界整合,实现企业之间、不同类型企业和机构之间、中日国家之间互补合作的协同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能耗的目标,实现低碳城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