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路在何方?
在研究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之前,我们先说一说在中国学术界的一个怪现象。同样是搞科研,放在市场化的环境下,好像我们研究什么都不如国外的。但是如果放在国家层面由政府牵头来做这些事情,远的有两弹一星,近的有神五神六神七和北斗导航等,其效率和质量都令国际科学界黯然失色。这应该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太过复杂并且在当前现实环境里难以解决的问题暂时放一边,从中我想我们至少可以提炼出作为基础的六个字,来对当今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有帮助,这六个字就是“不差钱、不为钱”。
所谓“不差钱”是指充足的资金保障,这是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技术研究是一件长期且困难重重的事情,需要由专业的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取得成果。如果一项科研项目的研发人员总是长期面临资金的压力,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或者因为资金问题不能集中精力搞研发,那么同样的科研水平和研发时间,研究取得的成绩肯定有差异,甚至直接影响研究的成败。正视这一实际情况,无论对于政府管理部门还是生产企业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所谓“不为钱”是指我们的科研人员,要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民族复兴大业时刻放在心头。事实证明,每个人的行为都有潜在的驱动力在支撑着,经济社会里金钱对人的驱动力虽然不小,但是远远无法与国家利益、民族自豪感带来的驱动力相比较。我们的科研人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特殊身份,牢记责任使命,才能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事业中去。在这里,搞过科研的同志们都明白,我们绝不是在讲大道理唱高调,中国的老一辈科研人员就是这么走过来的。社会虽浮躁,但既然选择搞科研就要保持淡泊宁静之心,否则难有所成。对于科研这一领域来说,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是科学研究最深层次的驱动力和生命力所在。
谈机器人产业,必从科研开始。目前在国内,一台高端机器人造价不菲,但是钱到底花在哪里了?一台机器人,本体成本约占21%,伺服系统约占24%,减速器约占35%,控制器约占12%,剩下的就是一些杂项成本了。在这四项主要成本中,减速器占的比例最大,超过三分之一,而且产品几乎被日本公司垄断。中国机器人产业化的核心部件一直受制于人,直接导致了国内高端机器人大多由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在研究方面,虽然谐波减速器在国内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只能在轻量级的工作场合中应用。而作为主流的RV减速器,国内的研发搞了也有十多年,至今产品还处在测试阶段,其性能始终无法达标,让人甚为遗憾。
减速器只是一个重要部件,事实上在机器人这样的集成全球最新科技的电子产品领域里,零部件仅仅是一个基础。一门技术或者学科的延伸,总是从基础开始,然后是系统集成,是功能化延伸,最终实现智能化目标,而这些对于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来说,看起来有些遥不可及。机器人科技创新之路,国外走了几十年,我们与之相比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我们要时刻牢记,在任何科技产业里,没有捷径可走,科研成果都是一代又一代人,一项又一项研究成果叠加、交叉和累积起来的,需要我们的科研部门和人员付出无数的时间、精力和汗水,需要心无旁骛,需要志存高远。我们要知道科学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弯道超车至少也得和人家基本处于一个起跑线上才行。
2013年12月30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集群,到2020年要力争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而目前国内和机器人制造相关的公司有将近400家,但主要做系统集成,核心部件仍依赖进口,技术含量低,产业化专利少,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这方面,无论是国家还是行业乃至企业,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大投入,加强研发,争取取得突破。遇到困难,更需迎难而上,面对机器人这样一个代表最新工业科技水平和引领制造业变革的关键性因素,我们除了勇敢面对全力解决再无他法。给予科学研究机构和人员以有利条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实现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良性发展,并在国际产业中占得一席之地。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中国测控网愿与全体业内同仁一起,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