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成互联网巨头争夺的血海
如果说2014年是智能硬件爆发的前夜,那么仅在2015年上半年,智能硬件市场就迎来了第一次大爆炸,小米、乐视、360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原本形势一片大好的蓝海市场,在一夕之间就成为了即将葬满森森白骨的血海。同样面对强劲对手的步步紧逼,谁能度熬过漫漫长夜活到天明呢?
热情,智能硬件正在被大众接受
半年以来,大众对智能硬件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据京东6月发布的《智能硬件数据分析报告》,2015年1——5月智能硬件的同比销售额增长264%,用户量增长215%。“艾媒”发布的《2014-2015智能硬件市场分析报告》也预测,2015年全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431亿元,同比增长41.8%。
图1:大众对智能硬件态度转暖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各大厂商也开始了追逐:雷军表示要投资百余家智能硬件公司,并已推出小米手环、小米插线板等硬件;乐视推出智能手机,搭配电视以完善生态布局;360手机与智能家居双管齐下,步入手机市场后不忘继续推出儿童智能手表、智能摄像机、超级充电器等智能硬件。
表面上各大公司进军智能硬件领域是为了填补市场缺口,而其深层原因则是门户、搜索、社交软件等传统入口正在退化,智能硬件已成为互联网的入口;另外智能硬件深度符合李克强总书记所提出的“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概念,智能化、连接化、模块化、交互化等,将会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要方向。遂有专业IT人员断言,智能硬件,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下一张船票。
群众追捧,厂商卖力,智能硬件市场欣欣向荣的姿态由此而生。
冷眼,智能硬件从喧嚣走向现实
诚然,随着“万物互联”概念的兴起,智能硬件升温明显,上述眼疾手快的互联网公司都将目光放在了家居产品上。然而概念只是概念,从概念到产品成熟再到量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真空期中,已足够智能硬件市场完成数次洗牌,理想固然美好,但在大厂商的排挤中活下去,才是最迫切的需求。
图2:智能硬件市场竞争激烈
对于国内的智能硬件厂商来说,想活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抓住用户痛点与比针还细的切入点。
前者以小米的智能设备为例:小米插线板上可直接充电的USB接口就很好的抓到了用户的痛点,若没有这个痛点,由于安全等问题,小米插线板甚至还不及传统插线板。
在细化切入点上,则是360占优:360儿童智能手表,虽然也属于可穿戴智能设备,但由于其定位明确,细化切分市场,抓住“儿童”这一切入点,避开了大部分市场竞争;相反,因为切入点过于宽泛,小米手环被Apple Watch狙击而导致集体走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安全,智能硬件的阿克琉斯之踵
市场竞争越激烈,越能衬托出其前景光明。但是这看似前途无限的领域,却也存在着致命的隐患。市面上大多智能硬件,因制造商急于联网,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的安全问题,隐私泄露、弱密码、非加密通讯,及网页操作等漏洞屡遭曝光;且由于部分企业管理层对智能硬件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威胁信息安全甚至人身安全的事故频发。
图3:安全问题成智能硬件硬伤
信息泄露:去年9月,一款可以感染路由器、恒温器、烘干机等许多智能硬件的恶意软件,组成了1.2万至1.5万台的大型僵尸网络,并在亚洲和美国实施了各种形式的DDoS攻击。攻击流量峰值高达215G,每秒1.5亿个数据包。
图4:超过80%用户最在意安全问题
人身威胁:今年4月,某家公司生产的可直接充电的智能插线板频频遭到网友举报,称其存在自燃、烧毁手机插口等风险。
据ORICO统计,每月仅淘宝的充电器销售量就能达到2600万,对比其中排名靠前产品的介绍就能发现,大多数插线板都不具备完善的防护措施;然而《360商城免费使用数据分析》显示,超过80%的用户最担心的,恰恰就是充电器的安全问题。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是仅次于生存条件的底层(基础)需求。然而国内很多的智能硬件厂商,却连这最基础的需求也无法满足。
未来,保护、满足用户的才能活下来
在诸多涉足智能硬件领域的互联网公司中,鲜有完全遵循用户意志的,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在国内,互联网公司往往也是“底蕴不深”的代名词,以安全为例:若无足够的安全基因,企业在对硬件安全性的把握上,将远不及传统硬件公司。
这一点仅从安全企业360与手机厂商小米生产的充电器间的异同就能看出端倪。360超级充电器比可直充的小米插线板多出防过流、防过充、防过热、防短路等多项保护功能;而小米则将主要的设计花费在防止插线板“丑、乱、粗糙”上。综合用户对安全的要求来看,两者高下立判。
尽管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但见微知著,从中也能窥得企业做智能硬件的态度。乐视、小米和360可以说是智能硬件领域最有可能成长为独角兽的公司。可惜乐视目前在智能硬件上发力主要集中在智能电视和手机两个产品;后两者则都全力在智能硬件领域全面布局,小米有手机作为连接中枢,对上刚刚创办奇酷、收购大神的360,也能拼个不落下风。
前文说过,智能硬件市场变数极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导致一款产品死在成熟、量产的路上。而这个不小心,可能是一场不大不小的安全事故,也可能是一场引火自焚的饥饿营销。所以想活到天亮,不仅要在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要给他们足够保护与安全感。现在看来,360已属及格,小米等也只不过稍差一步。
夜已深了,天亮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