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真的是最不起眼的卖点?
最近看了几篇对做自行车的张向东的访谈文章,对张向东在介绍自家的自行车时将智能特色放到最后并称之为最不起眼的卖点印象深刻。而让小编最感意外的则是文中竟然称百度推出的“Dubike”(由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和清华美院联合研发以百度大脑为核心的智能自行车)是纯粹装逼;讽刺乐视体育的超级自行车有随时跟着火箭一起发射的外观,就像毛头小子追求杀马特情结一样。小编不知道作者哪里来的自信敢做出对两家智能自行车如此歇斯底里的评判,如果真的关注自行车就应该明白,这一波自行车再造浪潮的掀起根本上靠的正是智能化这股风。
现状,传统自行车厂商工艺已臻完美
时间回溯到1940年,上海自行车厂成立,第一个中国自主品牌的自行车生产企业诞生,由此揭开了中国自行车行业长达半个世纪的辉煌篇章。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自行车保有量达到了5亿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也造就了80后以及之前的几代人清晰且美好的自行车记忆。但随着小编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捷安特、美利达、崔克等知名自行车品牌的进入,轻便车、折叠车、山地车、变速车、赛车遍地开花,过去自行车单一的实用功能衍变出运动功能。直到现在,自行车从1790年被发明在经历200多年的发展演变之后,无论是在外观设计还是工艺技术水准都已趋近完美。
而张向东对外称,700Bike要从六个维度对自行车进行创新,分别为:材料、设计、几何设计、零件体系、免维护性、智能。抛开最后的“智能”不说,在前五个维度就目前自行车行业的工艺水平来看,留给张向东团队创新的空间确实有限。在材料方面,除了钢铁、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各种合金和碳纤维之外,似乎供其选择的工业材料并不多;至于设计,相比较张向东“尊重传统”的要求,小编反而感觉乐视体育超级自行车的外观更前卫、时尚;而说到几何设计、零件体系、免维护性,小编感觉目前很多传统自行车已经做的很好,新兴的智能自行车可突破的点有限,这也是很多智能自行车创业者选择和传统自行车厂商合作的原因所在。
自行车新风尚要以智能为基础
随着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的双重提高,中国的城市居民对健康、环保日益重视,但如果要成为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原因,明显还略显牵强,毕竟还有电动车、汽车、甚至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可供选择。那么,自行车在什么场景下才会成为人们的选择?休闲和运动,这两个应该会是主要场景,而并非像张向东描述自己的目标用户那样:“有经过深入思考的生活态度,非常自信,和自行车的哲学一致,比如简单、自由,同时,热爱生活,追求品质,清楚地知道多付出一些成本可以换回更好的体验,愿意为更好地体验买单。”。
和张向东的“骑行哲学”不同,DuBike奉行的是平台思维,通过平台化、接口化方式,将自己的智能模块面向所有自行车厂商开放;而乐视体育的超级自行车则完全是产品化理念,“一切为了更好的骑行,给骑行者一辆更好的自行车”专注于利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自行车进行智能化改造。其实,目前市场上的自行车品类已经足够满足消费者骑行的需求,消费者缺少的是“内容”。智能化,就是要为自行车添加上“内容”,所谓的“内容”可能是连接(移动互联、物联网)、社交、数据,甚至其他定制化的服务,总之仅仅向用户兜售一款硬件的思维已经与这个万物互联时代背离脱节了。
智能,不仅是卖点还是未来
“700Bike也会想以后用户的连接,但是如果不到百万的数量级小编们不会去谈这种事情,几万的用户量,没有什么社交的意义。”,张向东的这一观点小编深表赞同,智能连接一定是海量用户为基础。当然这也是为什么他不把智能作为主要卖点而百度、乐视体育都将智能作为主打的原因所在,百度有大数据,基于搜索的核心内容和地图等相关服务;乐视则有自己的完整的生态体系,超级自行车完全可以传统行业和产品的边界和乐视的其他多终端融合产生化反,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数据共享、移动社交和定制服务推送。说到这里小编想到一个很有趣的场景:一个少年在户外骑行超级自行车,家长则可以坐在家里通过乐视TV看到孩子的骑行路线和位置,甚至可以通过车载摄像头观看周围环境影像和孩子实现实时对话……小编想这并非不能实现。
未来,监测心率和燃烧的卡路里量;通过交通和地图的数据给骑行者规划最适宜的路线;智能自行车操作系统;接收语音指令;当然还包括社交网络应用、防盗保护、以及在行进中利用电池组为手机或其他装置充电的功能,都会成为智能自行车的标配,每一个智能自行车的用户都会被连接在一个巨大的物联网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都会保留在云端,并会根据骑行者的要求做进一步的智能化分析,以获得对其健康和日常行为的分析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当然也会根据用户的大数据,为其提供更贴切的“服务”,例如周围骑行朋友的提示,骑行数据的分享,甚至维修网点和检修时间的提醒。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智能不仅仅是单纯的卖点,还是自行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