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购物乱象何时了?
前几日,某报记者在济南暗访多家药店,凭医保卡可以购到山楂片、驱蚊液、花露水、沐浴液、透明皂、卫生用品等,药店变成了“百货店”。再看其他城市,刷医保卡购物也已成公开秘密。拿医保卡购物是个老问题了,几乎与医保制度的“年龄”一样长,让人不理解的是,老问题在不断“老”下去,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制止医保卡购物咋就这么难呢?
且让我们先来听听各方声音。
有消费者说,医保卡里的钱是自己的,不能让它“睡”着,购点生活用品,挺好。可是医保卡里的钱,是由个人和单位共同缴纳的,从法律角度讲,医保卡虽属个人账户,但其中一部分资金是由国家统一支付,必须专款专用;再者,作为持卡人,首先要知道医保卡里的钱是“救命钱”,个人账户是逐渐积累的,在参保人生病而需要个人缴纳费用较多时,个人账户累积的资金就会发挥作用,如果参保人为了眼前利益,用医保卡购物,受损失的还是其本人。
某些医保药店说,医保卡购物在操作上并不复杂,计算出实际购买金额后,再套用医保目录中的药名,使之总额相符就可以了;另外,对医保卡里的钱,许多人不在乎,价格上还可以提高一些;“吃医保”是条不错的“财路”。此言谬矣,在店门口安上喇叭叫卖,刺耳的噪音百姓们忍了;架上锅熬这胶那胶,变着法子赚钱,也没人管你们;如果再把医保卡购物当成一条“财路”,就等于打破了最后的道德底线,与奸商没有什么区别。
监管人员说,社保部门明确规定,医保定点药店中不允许摆放和销售生活用品,如果药店规模较大,需要增加销售范围,那么一定要与“药品销售区”分开。前是“不允许”,后是“如果”?假如没有这个“如果”,是不是对于持卡购物者会少了一些诱惑?监管人员还说,也经常进行监督检查,但药店暗箱操作,给查处带来难度。我理解的这个“难度”恰恰是监管的关键点,走马观花,当然难以“破难”。
业内专家焦急地呼吁,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宣传医保账户的功能与意义,帮助老百姓树立正确的理念,不可乱用“救命钱”;医保卡购物乱象反映出监管的薄弱,专项行动不可少,长期监管很必要,法律保障更可靠,只有严查、严打、严惩,才能让违规者不可为、不敢为。
能不着急吗?这边医保卡购物“风生水起”,那边医保卡套现又“风起云涌”了。想套现的人用医保卡从药店购买大量药品,然后卖给专门从事倒卖药品的“黄牛”变现,“黄牛”将药品再卖给需求方,形成所谓的利益链条。下一步,这张“救命卡”不知还会演变出什么花样来?“救命钱”又会流向哪里?
让人欣慰的是,武汉市对零售药店的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即7月1日起,市内定点零售药店如出现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售卖非医保用品的、替非定点零售药店代刷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对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进行套现交易的、盗刷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资金等四种违规行为,一经发现查实,即解除服务协议取消医保定点资格,并且二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定点服务资格。定点零售药店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经营过程中有违反执业规范行为的,移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毫无疑问,这个“零容忍”会很快复制到其他城市。不管是他山之石还是另辟蹊径,只要有关部门记住,老百姓“救命卡”里的钱浪费不得,动真格、下真功夫整治,医保卡乱象也就“乱”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