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首批协同标准发布 7月1日起三地将实现ETC停车收费一卡通
京津冀首批协同标准上午发布。7月1日起,三地《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将实施。
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除高速路应用ETC系统,今后将在部分大型停车场推广ETC收费系统。
《法制晚报》记者从市质监局获悉,京津冀三方将围绕环境治理、产业对接和交通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探索制定发布实施更多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停车收费电子停车一卡通
其中《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是根据ETC系统全国联网的发展趋势和京津冀区域的实际应用需求而编制的。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地标适用于收费公路电子收费系统和停车场收费系统,自动车辆识别、车辆出入管理等领域可参照使用。统一的标准实施后,将提高京津冀区域ETC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通行成功率。
解读向城区商业停车场推广
标准编制单位北京速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共计建成约7000条ETC车道,OBU用户超过800万,预计2015年年底全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
2014年底已实现京津冀鲁晋、长三角等14省市联网,2015年底将实现全国联网。截至4月底,京津冀三省市ETC车道覆盖率分别为100%、95%和96%,ETC用户数分别为170万、25万和82万。
负责人介绍,老一代ETC系统路侧单元存在通信区域邻道干扰、无远程监控功能等问题。统一的标准新增网络监控功能完善测试模式、安装要求和环境适应性要求、新增停车场应用技术要求等。
该系统还在首都机场停车场试行,今后有计划向城区商业区停车场推行,如五棵松体育馆已安装相关设备,但需要条件成熟才能推行。
新标准对车流量监控、以及套牌车监控等技术也得到提升。因为目前河北、天津尚无此类标准,填补了两区域此类标准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