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娃娃鱼”也有“身份证” 陕西养殖大鲵启动标识化管理

作者:张伟
来源:东方网
日期:2015-06-04 08:58:03
摘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大鲵野生种群及栖息地保护、建立标识管理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加强大鲵市场监管和疫病防控自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实行养殖大鲵及其产品的标识化管理,并委托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负责标识管理的开发和日常服务。今后,市场上出售的人工驯养的大鲵将拥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一次性的唯一身份识别标码。

  记者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陕西省渔业局共同举行的大鲵标识管理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为了进一步加强大鲵野生种群及栖息地保护、建立标识管理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加强大鲵市场监管和疫病防控自2015年6月1日起,国家实行养殖大鲵及其产品的标识化管理,并委托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负责标识管理的开发和日常服务。今后,市场上出售的人工驯养的大鲵将拥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一次性的唯一身份识别标码。

  大鲵作为中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天然资源在历史上相当丰富。由于过度捕捞、森林砍伐等原因,自上世纪60、70年代以后,大鲵天然资源出现大幅下降。80年代以后,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经过二十多年的保护和发展,其野生种群的主要栖息地得到保护,局部地区种群数量有所恢复;人工驯养繁殖种群数量大幅增长,在部分地区已发展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在培育养殖新品种、促进产区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了53个涉及到大鲵保护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62.51万公顷,约占全部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个数的25%;其中,以大鲵保护为主要任务的保护区有38个,面积达到30.37万公顷。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宣传教育与保护管理,非法捕捉野生大鲵行为大为减少;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人工增殖放流不断恢复自然种群数量,累计向天然水域放流大鲵6万余尾,天然野生大鲵存量达10万余尾。

  陕西是大鲵养殖大省,据陕西省渔业局总工程师孙长铭介绍,陕西大鲵养殖自2000年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陕西大鲵苗种数量大致在400万尾,养殖数量大致在360万万左右。陕西拥有大鲵自然保护区8个,人工放流大鲵6万多尾。

  新闻通气会现场,长江流域渔业渔政管理办公室主任、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告诉记者,标识的作用在于区别野生大鲵和人工驯养大鲵,通过标识管理可以使得人工驯养的大鲵自由进入市场,促进人工驯养大鲵市场的健康长效发展,同时标识管理可以对野生大鲵进行保护。此外,标识管理可以追溯产地、保证养殖产品质量。

  记者从通气会现场获悉,大鲵是我国第一个采用标识办法对其养殖产品进行规范管理的水生野生动物,养殖大鲵标识管理也是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新形势下,探索如何更好地平衡保护与利用之间关系的一次有益尝试,意义重大,示范作用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