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技术多元化 掌握支付场景才能胜出
北京时间05月20日消息,Apple Pay带起科技界对移动支付的讨论,其采用的NFC感应技术也连带受到瞩目;然而,移动支付感应技术并不仅限于NFC,包括大陆阿里巴巴支付宝采用的二维条码QR Code,或是声波、蓝芽等技术,都可运用于移动支付。
NFC虽便利但零售端点仍是问题
在Apple Pay光环加持下,NFC近场支付成为“新宠”,但NFC近场支付并非最终解决方案。举例而言,悠游卡也是一种NFC近场支付,但它能普及并非因为技术先进,而是因为两大因素:第一,取得方式简便,消费者只需要购买一张悠游卡即可进行支付;第二,对接感应设备充足。
相较之下,使用NFC手机信用卡付款虽然便利,但申请过程较为繁琐,消费者必须经过信用卡业者、电信业者,并透过OTA空中下载技术将信用卡资料储存在手机中;即便使用软体安全元件的HCE技术架构,手机仍得具NFC功能才能支援。
而零售端点的接收感应器该由谁买单,亦是一大问题。若由银行业者买单,不一定能增加其收单业务,意愿不高;若由店家买单,对大型连锁商家而言,将是不小的硬体成本支出,而微型商家则缺乏更换动机。
中国信托信用金融执行长刘奕成也指出,除了零售端点支援少,具备NFC感应功能的手机数量不足,亦是阻碍普及的一大主因。例如:在苹果推出支援NFC功能的iPhone 6前,当时市场上iOS系统手机不支援NFC技术,而Android系统的NFC手机数量亦有限。
但刘奕成仍旧看好NFC技术未来潜力。他认为,虽然目前iPhone在台湾智能型手机市场市占率仅约3成,但新科技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族群使用iPhone比率约7成,而移动支付会吸引的多半是这类早期采用者。
因此,若iPhone 6之后的机种NFC将成为基本配备,载具的普及度就会大幅提升NFC市场发展机会。
根据惠普(HP)应用系统暨商业服务处协理邱康萍提供资料,台湾目前零售端点约有4.8万台NFC读卡机,占全部读卡机近20%;而随着Apple Pay问市,NFC普及率亦将有所成长。
据研调机构Visiongain预估,2016年全球NFC手机市占率将达到41%,约有6.6亿支NFC手机在市面上流通,虽然尚未过半,但似乎未来将明显增长。
扫码、声波为手机既有功能
大陆支付宝采用的二维条码QR Code感应技术,或是展览会场、电视购物采用的声波技术,亦是目前应用量颇多的感应技术。前者如中华电信与慈济合作的移动公益支付,后者则如红阳科技的Swipy声波感应支付。
欧付宝董事长林一泓认为,条码、声波将成为未来市场主流,因为这两种技术与零售端点现有设备相容性最高,商家和消费者只要透过移动装置开启App,即可完成支付、收款,且同时支援iOS和Android作业系统,较无相容性问题。
特别是针对缺乏刷卡设备的微型商家,由于条码或是声波感应模式可使用既有系统,因此预期将提高其零售端点的使用意愿;而QR Code感应技术可呈现更多资讯,他认为适用于餐饮业等应用场所,扫描后即可一并呈现客户的订位资讯、特殊需求等,符合这些产业的需要。
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智能型手机早就具有QR Code条码拍摄读取功能,以及声波发射、接收功能,因此相较于NFC感应支付,消费者的科技技术门槛较低、亦无需较为繁复的申请手续。
联合国际移动支付公司总经理詹澄翼认为,业者过去常忽略这些手机原本具有的功能,若能提供多元支付工具,除了让消费者有多种选择,亦能避免消费者受到终端零售NFC感应器数量多寡的局限。
其实,无论是NFC、QR Code或是声波等技术,移动支付的感应模式仅是一种媒介,支付扣款仍旧是连结信用卡、金融卡或是储值帐户等原有扣款模式。蓝新科技总经理詹圣生即表示,移动支付只是一种新“服务”,而非新科技。
詹澄翼即认为,移动支付并不会被NFC技术独占,但支付业者目前也无法得知哪种技术将成为主流,因此业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应同时支援各种支付工具,再由使用者决定何者最方便。换言之,何种支付技术将大行其道,其实掌握在使用者受中;而掌握使用者,才能掌握移动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