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巨头约战拼车市场
滴滴和快的去年在打车软件上抢占风头,一系列的出行用车市场随之相继被盘活。专车、校车之后,拼车市场成为近期的热门话题,而这一次BAT巨头则没有缺席。百度在本月相继投资了“51用车”和“天天用车”;腾讯依靠滴滴推出“顺风车”;而阿里投资的“一号快车”也已经在4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
拼车市场与BAT互看对眼
记者发现,近日羊城街头上派传单的内容出现了变化,以往多为楼盘信息和商场活动,如今则越来越多见到嘀嗒拼车、AA租车等宣传单张。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拿到融资的拼车APP超过25家,融资金额超过2亿美元。随着国外拼车巨头Uber的进驻,拼车应用被认为在今年会进入高速发展的一年。中国拼车APP市场发展节奏加快,顺理成章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的O2O风口。若想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很需要“能烧钱”的“金主”在背后做支持。
巨头为何青睐拼车市场?其实,三大互联网巨头都对移动“入口端”的服务和产品兴趣十足,出行又是一种刚性需要,BAT三巨头早已经布局了地图资源,把这一资源调动起来,切入拼车市场变得顺利成章。
BAT各自战略重点皆不同
BAT相聚拼车市场,但各家都有自身的企业战略发展路线,阿里重电商,腾讯重连接,百度重技术,所以综合来看,阿里不同于腾讯与百度的进击式布局,阿里更多是防守式的买入。
百度:百度很早之前已经投资Uber和优信,又如今又入手了51用车和天天租车,表明百度在出行O2O布局方面全面,用高端专用到廉价拼车均有囊括。百度的全面布局可以让其更多的技术产品派上用场:
1、LBS技术优势,基础定位服务、位置轨迹分析能力,可以迅速定位用户、向司机推送订单;
2、大数据优势,语音识别、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已经应用到手机百度等产品之中,用户语音发起请求可以快速回应;
3、情景化应用,接入百度地图上后,地图与出行有更紧密的关联,可以有效承接并分发用户需求,与51用车、天天用车相互导流。
腾讯:近期腾讯的发力都离不开微信的支持,虽然微信并没有在O2O服务中发挥出预期的效能,但把微信放在移动端应用里面的效果完全仍是举足轻重。目前微信上尚无拼车业务的接入,但当微信的“九宫格”能够给拼车提供一个位置,那将会是给竞争对手极大的压力。
阿里:一号快车成为阿里杀入拼车市场的重要棋子。4月15日开始,国内61个主要城市的用户都可以通过一号专车APP使用一号快车,这个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公益出行,乘客所有付费都归车主所有,软件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用户可通过一号专车APP联系到愿意分享车辆、合乘出行的车主,双方分担相应的用车成本费用即可。至于如何支付(支付宝)、地图定位(高德地图),阿里的线下周边服务及支付体系也能够让一号快车得到足够的变化空间。
链接
拼车和打车有何不同?
拼车和打车很容易被混淆,但其本质是不同的。拼车的需求是潜在的,更强调时间节点,例如上下班高峰和国家法定假期。拼车是一种社会资源最大利用化的方式,更多解决了的社会资源问题。拼车也更像是一种C2C的模式,拼车的司机多为私家车,有更灵活的机制和便捷性。此外,拼车市场尚不饱和,用户的拼车需求仍待挖掘、市场潜能巨大。
当然,拼车应用强调符合法律法规,如果没有更多细节的规则制定,很容易让非法营运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