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互联网+制造业”成为新经济驱动力
创新驱动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对于重庆市来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改变要素推动的传统模式,通过创新驱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机械装备、高端材料等制造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做出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重要战略部署,2015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指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集成作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通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创造力和生产力。重庆制造业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这种创新模式的作用,使之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
1、“互联网+制造业”发展模式的优势
(一)工业互联网有效配置资源
工业互联网是全球化开放的网络,是将“智能机器”、“高级分析”和“工作中的人”连接起来的结果,它通过机器和ICT技术的融合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资源耗损。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通过信息流分析,让资源流动、配置更为合理,通过对效率的改进,最终促进经济收益的大幅度增长。
(二)智能制造优化生产流程
在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将是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实现了从市场分析、生产管理、加工装配、销售、维修、服务到回收再生的全过程覆盖,实现了从人、技术、管理、信息的四维集成,到物质流和能量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集成交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智能制造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物流信息网促进产品流通
电子商务实现了区域内与跨区域间的资源优化与配置,是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的不二法宝。电子商务从传统的交易平台向研发设计平台、生产加工平台、物流配送平台、金融融资平台拓展和转型,扩宽了物流信息网的维度,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物流信息网是在综合电商平台、物流电商平台上建立起来的,是拥有统一的物流干线、配送网络和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它完善了电子商务生态链条,将物流信息网融入到产前、销售及售后,突破了区域产品流通壁垒,使企业更具战略竞争力。
2、依托“互联网+”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打造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互联网+”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创新,去发展壮大制造产业,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要利用“互联网+”对接制造产业发展,就必须发展壮大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产业。一方面,通过传感技术、云计算、大数等信息技术,推进重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促进芯片、元器件、软件、系统集成、物联网服务等产业环节、产业门类的发展,打造信息技术产业高地。另一方面,要把工业互联网和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作为信息技术产业高地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加快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二)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传统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化的核心元件。信息网络的建设完善,是推进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是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保障。重庆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一方面要攻克关键软硬件的适配技术,促进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结合,提升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对制造业的安全环境系数;另一方面要加强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商和互联网企业的多方合作,建立有效的互联网资源平台,深化信息服务在企业管理、节能、生产等方面的作用,提高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供了保障。互联网与工业发展融合的主攻方向是占领智能制造这一战略高地。重庆应鼓励企业建立智能生产体系,将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提升制造过程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向信息化技术综合集成的阶段发展。完善制造业企业的商务数字化模式,促成电子商务合作,积极使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加快生产方向的智能化发展。
(四)培养和组建专业人才队伍
实现“互联网+制造业”,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配套。建立强大的专业人才储备,就要引进分析平台、算法的数据科学家及软件、网络安全专家。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推进信息化的意识,在大中型企业全面普及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从教育层面来说,高校要积极参与专项行动,提供战略研究和技术咨询,要鼓励建设知识共享平台,开设“两化”融合的网络公开课程,结合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联合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实用人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