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物联网或将引爆未来战争革命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夜幕下,一场战争悄然来临。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冲锋在前的不是迷彩大兵,而是一群动作敏捷的作战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具有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在指挥中心的控制下完全自主智能作战。他们可以代替作战人员爬高墙、钻洞穴、秘密潜入,快速捕捉战场目标,测定目标点和火力点位置,实现目标战和实施精确打击。其实,这些从科幻大片走入现实的机器人采用的是军事物联网技术,每一个战斗机器人都是该作战物联网上的一个节点。随着军事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光是机器人战争,未来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搭建的物联网络将组成真正的“天罗地网”。军事物联网是指把各种军用设备通过军事信息传感系统与军事信息网络连接,组成自组军事物联网络,进行军事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管理和作战的一种网络技术。国外一位物联网技术专家曾自信地说:“在物联网的未来世界里,每一粒沙子都将拥有自己的IP地址。”随着军事物联网的日渐成熟,势必为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决策系统提供重要支撑,是信息化战场指战员呼风唤雨的神剑利器,是未来战争环境中真实存在的“天罗地网”。
天罗地网:物联网或将引爆战争革命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所谓物联网,就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射频识别技术(RFID)、红外感应器件、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装置等设备与互联网络连接而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进而实现互联网从人向物的延伸,实现物与物的交流与互连,通俗地讲,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军事物联网从属于物联网,但它联结的是军事领域物与物、物与人等军事要素。通过以上网络的互连可以实现对战场态势的实时感知和快速反应,如美国的单兵信息系统,可以收发统一的战场态势图、火力计划书、行动计划表等内容,还可以接入战术互联网,实现特定区域内的组内广播和点对点通话。通过使用这种技术,整个物联网的所有人员与设备,实际已融入该军事物联网组成的联合作战体系,整体作战能力也显著增强。基于物联网体系的作战行动,单兵、武器装备和相关物资等每一个军事要素,都是一个网络节点,都具有感知定位、跟踪识别、图像与视频传输,以及智能管理和控制等功能,它甚至可以让装备“开口说话”,主动报告自身故障,可以实现野战条件下各种装备自我诊断和沟通交流,是实现人与信息化武器装备最佳结合的重要支撑手段。军事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对战争产生的作用还远不止这些:它可以有效提升战场侦察监视能力,实现有用信息的隐秘传输;它可以有效缩短指挥周期,提高即时打击能力;它也可以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实现保障过程全程可视,准确适度提供装备与补给。尤其是精密集成各种传感设备的智能机器人作战平台,被誉为人类士兵的“完美替代者”,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美军为例,近年来,美军有数以千计的地面机器人在各战区服役,而且服役“士兵”数量连年递增。机器人与人类士兵统一编组,与各种陆地、空中、海上作战平台和传感器互联互通,联合遂行作战任务。预计到2015年,美军将实现机器人与人类士兵各50%的编组模式,大部分地面作战由机器士兵完成,当发现隐蔽敌人时,这些机器人可以快速回传战场情况至无人智能战斗系统,并发射导弹命中目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类似这种新型编组和体制的战斗模式必将对未来战争产生革命性影响。
攻防结合:战场过起“网上”生活
军事物联网让各作战实体能“看见”、可“交流”、会“思考”、听“指挥”,原本“沉默”的武器也好像拥有了人类智慧。物联网技术真正实现了战场随“心”而动,战场上的情况发生即发现。军事物联网在现代战场应用广泛,既可用于战场感知,又能用于智能控制,还可用于精确保障等,真可谓是“可攻可守”,整个战场过起了先进的“网络生活”。不只是单纯的“网络生活”,物联网技术更是对网络安全与网络战产生重大影响。当今世界网络空间争夺日趋激烈,网络战正从虚拟步入现实,物联网的引入使得软对抗与硬杀伤交织出现。2010年5月,美国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实现了对网络战的统一指挥,这种“网军”正逐渐主导者继“陆、海、空、天、电”之后的第六维战场。军事物联网的出现,将极大拓展网络空间的应用范围,各种相互连接的武器装备、传感设备等设施也将完全暴露在网络攻击中,基于军事物联网的“制网权”争夺也将更加激烈。军事物联网连接的战场“网上”生活,是军事物质世界和军事信息网。在信息化战场上,军事信息网与军事物联网融为一体,为信息获取与处理提供了崭新的手段,从而使战场物质能量精确释放成为可能。在后勤保障方面,军事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将大量的人力资源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开启了军队的智能“网上”生活。据统计,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装备存储仓库智能管理,原来需要十几人忙活一整天的工作,现在只要2名战士不一会儿就可以轻松“搞定”。当然物联网应用于军事攻击将发挥更大的作战效能,可以通过物联网入侵武器装备系统,实现对武器装备的直接操控。军事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将直接对敌方指挥控制系统、通信枢纽、武器平台、基础设施甚至天基系统等关键节点的装备设施进行控制,实现拒绝执行指令、丧失功能或作战能力等攻击效果。军事物联网在现代战场上的应用,已经初步显示了它巨大的军事潜能和作战功效,可以预见,随着物联网技术由信息汇聚向协同感知、由单一感知向全面动态自适应的发展,我们将迎来一个智慧“网上”战场的时代。战争的进程或许来自战场“网上”边界的入侵与冲突,战争的进程就是物联网环境的发展,战局最后由物联网的结局决定。散布在“网上”战场上的自动地面传感器可与设在卫星、飞机、舰艇上的所有传感器有机融合,通过情报、监视和侦察信息的分布式获取,形成全方位、全频谱、全时域的多维侦察监视预警体系,利用物联网实时采集、分析和研究监测数据,真正实现感知战场每个角落。可以想象,未来的战场将更透明,行动更智慧,保障更精确,管控更安全。
创新突破:物联网新概念催生新应用
军事物联网技术始于战争需要,并在战争实践应用中得到快速发展。军事物联网传感器系统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的越南战争,美军为监听“胡志明小道”上来往的人员和车辆,使用了无人值守的“热带树”振动传感器。当有目标行进时,该传感器就能探测到目标产生的震动和声源信息,并将数据后传至指挥中心,而后经过数据处理后指挥空中战机对目标进行轰炸。美国军方对传感器网络给予了高度重视,把传感器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各种创新型物联网平台层出不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军先后开展了收集战场信息的“智能微尘”系统、远程监视战场环境的“伦巴斯”系统、侦听武器平台运动的“沙地直线”、专门侦收电磁信号的“狼群”系统等一系列军事传感器网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例如“智能微尘”系统,探测元件只有沙粒大小,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实现信息收集、处理和发送等全部功能。到伊拉克战争时,军事物联网终于登上现代战争舞台。时任美军中央战区指挥官汤米 菲利克斯命令,任何进入其所辖战区的物资必须贴有 RFID 标签,这样就毫不费力地得到了一张战场动态物流全景图。按照这张全景图调配部署,后勤补给可以更快、更精确,大大缩短了美军的平均后勤补给时间,极大提高了后勤物资保障的效率。继美国之后,日本、英国、意大利、巴西等国家和军队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展开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军事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以色列军方于2005年开始采用RFID技术来管理军队后勤供应,并尝试采用RFID技术来储存、管理军事物资。除此以外,目前得到较大应用和发展的包括:战场战术无人感知系统、“装备卡”识别系统、电子信息标签系统、单兵电子生命监测系统、无人执行器系统等。可以说,各种创新性突破对未来军事应用必将产生重大影响。从贴上电子标签、装上感知系统的那一刻,原本静默的装备就成了一个有机生命体,而军事物联网就构成了武器装备的“智能生活圈”。不难想象,由军事物联网组成的“天罗地网”,必将对未来战争格局或对战争制胜机理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