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还缺啥“按钮”
在良好的行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下,智能家居在消费市场的火爆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但这一时间究竟要多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
早在上世纪末,智能家居的概念就在业界被广泛探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网络设备、无线通信技术等等的发展,智能家居的图景变得日益清晰。从互联网企业不断推出的诸如智能插座、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单品,到美的、格力纷纷与阿里、小米、360等互联网公司合作,发力成套智能家居系统,这个领域正在给消费者和包括家电、家装乃至房地产在内的多个行业带来越来越多的期待。
3D打印、无人驾驶汽车、可穿戴设备……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正在加速涌现,对于已经熟悉了这一切的我们来说,相信谁也不会否认智能家居将是大势所趋。
国际巨头们的努力,使这一领域的前景变得更加美妙。年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已被Google收购的Nest发布了覆盖新、老电子产品厂商的一长串合作伙伴名单;三星则介绍了收购不久的SmartThings开放平台。此外,还有一系列智能家居产品发布。而在更早之前,苹果发布了HomeKit平台。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互联网+”战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有关物联网发展的问题及建议也不断被传统家电、互联网等行业的代表所提及。作为“互联网+”及物联网产业风口上的智能家居行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契机。
在良好的行业环境和政策支持下,智能家居在消费市场的火爆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但这一时间究竟要多久?是否会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说,今年将成为智能家居引爆的元年呢?智能家居要想真正走出展会,走向用户,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如何切实抓住用户 “痛点”。“为智能而智能”,已经成为不少智能家居产品最为消费者所诟病的一点。要让用户为产品掏钱,关键不在于它能展示出多少炫酷的功能,而在于它能为日常生活带来多大的实用价值。正如GoogleGlass和一些智能可穿戴设备所经历的那样,在初期赢得瞩目之后,除了先锋极客们,又有多少人购买或仍使用它们呢?
其次,如何实现智能单品的互联互通。这是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基础。但目前的状况是,智能单品的控制大多是通过该产品专用的手机App来实现,不同单品之间用户数据的直接传递尚无从谈起。不同企业间所使用的技术路线、通信协议、接入标准等都存在巨大差异,行业标准仍然缺失。企业联盟合作的趋势虽已显现,但各家仍在努力搭建以自身为核心的平台,企图借此争夺行业话语权也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如何跨行业合作从产业上游切入。年初,小米家装的出现被解读为雷军布局智能家居的重要一步。控制整个家庭的智能家居系统要想获得用户,从上游的家装乃至更上游提供精装修的房企合作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前提有二,一是要有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装修团队;二是提供长久性的用户服务,毕竟智能家居的价值并非简单的一次性安装完成,而在于后续使用过程中根据用户数据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最后,如何解决隐私及安全问题。虽然用户隐私问题是互联网行业所面临的通病,但与其他产品相比,服务于用户最私密空间每个角落的智能家居产品有理由带来更多的担忧。在国外,已出现黑客利用婴儿监控摄像头漏洞说脏话惊吓婴儿的案例。曾在影视剧中出现,通过远程控制来实施犯罪的情节,如今看起来已并非危言耸听。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发展智能化的过程中有效规避,从而趋利避害,使智能化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