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车联网:分分合合知多少

作者:江兴明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5-01-12 09:18:53
摘要:直到今天,在过去的四年中“车联网”的概念如同少女般不断变化。而它不断变化跟随着的就是中国网络电子、汽车电子产业的不断演进。

  说起车联网,即使不是汽车、交通行业的朋友们也早已耳熟能详。万能的百度告诉我们,2010年10月28日“车联网”一词被第一次搜索,同日也是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暨中国物联网大会的开幕式,似乎暗示中国的“车联网”诞生于这次大会。

  直到今天,在过去的四年中“车联网”的概念如同少女般不断变化。而它不断变化跟随着的就是中国网络电子、汽车电子产业的不断演进。

  早期,大约在2011年前后,车联网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RFID(无线射频电子标签),它催生了以公安和交通部主导的汽车电子标签和公路电子收费系统(ETC)各类项目的论证和上马。

  同期,利用北斗/GPS和2G/3G蜂窝通信实现对两客一危车辆、特种车辆进行监控等项目也纷纷上马,只是这些项目早期并没有打上“车联网”的烙印。

  随着中国3G网络的成熟与普及,智能手机产业的大发展,其技术逐渐向汽车领域渗透,适时通用汽车引入美国“安吉星”。从此,拥有远程后台服务(云服务)的实时在线的车辆出现在中国。

  上汽Inkanet、丰田G-book和其他真车长的迅速跟进,给中国“车联网”注入的新的概念。“车联网”也开始向“联网车”演进。直到今天“互联网汽车”,“汽车互联网”等新名词不断的见诸各大小媒体。

  将“车联网”翻译成英文“InternetofVehicles”、“InternetofVehicle”、“VehicleNetwork”在世界上最全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英文中查找,显示该词条不存在。但是,“Internetofthings”却在那里。可见“车联网”概念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伟大贡献。

  与车联网最具对应关系的是VANET(VehicleAd-hocNetwork)维基百科将其翻译成“车载随意行动网络”,笔者长期将其翻译成“车辆自组网”,部分国内高校将其翻译成“车载自组网”。

  其基本理念是使得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能够自动组成动态的网络,车辆之间相互传递数据。由此解释可以看出VANET似乎更有从字面理解的车联网的味道。同时期VII(VehicleInfrastructureIntegration)可以基本上翻译成国内的“车路协同”。

  之后,VANET与VII在美国交通部的主导下逐渐演变成如今的V2X(VehicletoVehicle,VehicletoInfrastructure,VehicletoPersonCommunication)也就是车车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通信、车辆与行人通信,整体被称为车辆与环境的信息交互——V2X。

  早在1999年,美国就已经把5.9GHz的频段划给了V2X专用。2005年就成立相关产业联盟,2010年推出了相关标准。如今,V2X产品在欧美已经成熟,美国已于去年完成了大规模的示范应用。欧洲和日本的相关标准已经开始跟随美国的步伐。

  和无人驾驶技术融合,车流的自动分流、汇流、交叉口协作通行等功能已经完成测试,很快就会来到中国,在中国的路况下进一步的测试。

  因为美国底层技术的成熟,国内在2014年,V2X的概念突然大热。百度车联网的词条中也被加入了车车通信、车路协同的概念。“车联网”的概念也再一次扩充。

  从现在的趋势看,国内的车联网大有走上美国V2X的趋势。当然原本已包含的概念也会因为历史原因继续存在。至此,中国的车联网与美国的车联网又似乎走上了同一条道路。

  可见,我国“车联网”的发展往往由政府提出概念,企业填充内容。受到产业能力的限制,概念提出以后,一直做的都是当时能做的事情,缺乏产业基础技术研发能力,无法进行长远的规划,设定长期目标。概念出来后,都是以政府项目形式推进,缺乏统筹协调。并且善于炒作概念,缺乏脚踏实地的积累。

  当然,企业界、学术界、政界都已经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希望未来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