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安徽肥东县:种菜用上物联网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安徽农网
日期:2015-01-06 17:05:38
摘要:轻点鼠标就能实时掌握大棚里的蔬菜长势;拿起手机就可以远程控制温度、光照度、滴灌等设备,实现精细化种植……农业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促使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跨越转型,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轻点鼠标就能实时掌握大棚里的蔬菜长势;拿起手机就可以远程控制温度、光照度、滴灌等设备,实现精细化种植……农业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促使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跨越转型,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1月3日,记者来到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蔬菜之乡”肥东县牌坊乡,亲身体验物联网“智慧农业”的魅力。

  在安徽珺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尽管室外天寒地冻,然而一栋栋温暖如春的大棚内绿意盎然,蔬菜长势喜人。走进其中一个大棚,只见辣椒苗长得像树一样高,水果番茄一串一串跟葡萄似的挂满枝头,比平常见到的长得更壮实,让人大开眼界。

  “传统农业,浇水、施肥、除虫,农民全凭经验、靠感觉,很容易误事。自从物联网走进蔬菜大棚,原来很难的事情现在变得简单了。”肥东珺岄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珺玥公司总经理周悦告诉记者,比如传统的大棚番茄种植,最担心的是秋冬季裂果,一旦温湿度调控不当,通风不足,很容易造成即将成熟上市的番茄大量裂果,那一季就白忙活了。现在有了物联网智能气象监测站,能够实时监测每个大棚里土壤和环境的温湿度,信号传输到中控系统,就可自动控制风窗的开合度,实现智能调节,精准把关,裂果大为减少。

  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智能化种植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实现了对作物的精确化管理。“它极大地提高了种植的集约化程度。”周悦说,“传统的大棚蔬菜种植,费时费力费工,技术要求高,收获还不稳定。原来40多人还忙不过来,现在实现智能化管理之后,整个基地5个管理人员轻松搞定。”周悦算了一笔账:“就拿育苗来说,培育出的种苗不但整齐度、成活率等方面明显高于普通种苗。由于为蔬菜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苗龄也大大缩短,最快可提前90天上市,节水50%、节肥30%、节省人工达80%。”

  来到基地的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分别呈现出各个大棚内的实时景象。在技术负责人郭世拯的指点下,记者随机选择了一个大棚将画面拉近,在高清摄像头的拍摄下,甚至可以看清一片叶子上有没有虫。摄像头还可以随意转动,改变拍摄视角,实现对大棚的全方位监控。“不仅是电脑,智能手机也可以通过登录相应软件进行监控,温度、湿度等指标超标时还会接到报警。”郭世拯说。

  “现在我们主要技术应用在生产环节,下一步将把净菜加工、物流配送、商超展柜、售后安全等环节应用到物联网系统中来。届时所有消费者在家里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就可以了解到整个蔬菜的生产加工过程,也可以看到从基地到家里的整个配送过程。”周悦说。2012年,周悦回乡流转500亩土地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2013年建设智能化物联网蔬菜生产研发基地,成为合肥市物联网进蔬菜大棚最早的企业。建成20座全自动智能化设施蔬菜单体温室大棚、2座全自动连栋温控育苗大棚、200余座8米跨度钢架大棚。年培育杭椒、番茄、黄瓜、西瓜以及根菜类、绿叶菜类菜苗500万株,生产优质蔬菜1000多吨。

  “物联网系统建设虽然初期投入大,但潜力大,后劲足,带动力强,综合效益好。”谈及企业发展,毕业于皖建技校计算机专业的“80后”周悦,眼中闪烁着梦想和激情的火花。周悦看中的是生态农业和农业物联网产业化的商用前景。“通过农业物联网远在千里仍可清楚看到生产过程,让农田也能像超市一样实现连锁经营。”

  在珺玥生态农业公司的示范引领下,当地越来越多的菜农放弃传统耕作方式,投身到农业物联网的科技浪潮中。如今,牌坊乡涌现出“智慧型”蔬菜基地数十家,大棚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实现了科学种植。去年该乡生产杭椒、番茄、甘蓝等优质设施蔬菜近10万吨。(安徽农网)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