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愈发惊人 你造吗?
据调研公司Gartner的预测,2016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总量将达到9100万。
“可穿戴技术”并非新生事物。怀表、腕表、冬大衣和成衣时装本质上也属于可穿戴技术。但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智能手表这样的可穿戴设备似乎就失却了一些光环,老实说,那基本上就是一个绑在手腕上的小型智能手机。
但是这也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些可穿戴技术的新品种,人们是否会接受它们呢?
像Nike+ FuelBand这样的可穿戴产品(通常是腕带,但最近也有了恤衫和时尚配饰)旨在记录各类健康数据,比如心率如何,每天走了多少步,燃烧了多少卡路里等等。可以预见,这种类型的可穿戴设备最容易在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中找到销路。
但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正在迅速膨胀。据调研公司Gartner预测,到2016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总量将达到9100万件,其中包括2600万件“智能服装”,1900万件“智能腕带”。到了那时,目前主要流行在健身爱好者和极客中的技术,可能就会遍布你的周身。
要让可穿戴设备真正在大众中流行起来,这种技术就必须向成衣、高级时装和街头时尚界进军。目前我们正在接近这个方向阶段。
向时装业进军
对可穿戴技术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些高科技时装及配件正在以多种方式拥抱可穿戴技术:传达智能手机应用提醒的饰品,维护人身安全的戒指,把虚拟视觉效果融入现实世界的沉浸式3D眼镜,显示有用信息的LED衣服,用来促进亲密关系的“心情毛衣”(mood sweater)等等。
但问题仍然是:消费者会对这些可穿戴技术感兴趣吗?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功能呢?这些数据可能会催生哪些新的、仍然没有人想到过的服务?当然,这里面还存在用户隐私问题——传统腕表设计师肯定从来都不用担心这件事。
可穿戴设备向“具有吸引力”这个方向推进的最佳印证,可能是知名时装设计师黛安-冯芙丝汀宝(Diane von Furstenberg)与谷歌(微博)首席设计师伊莎贝尔-奥尔森(Isabelle Olsson)合作,试图把谷歌眼镜融入自己公司旗下的“Made for Glass”眼镜系列,其佩戴者可以获取最新天气预报,并能接听电话。此举精神可嘉,但鉴于谷歌眼镜的设计比较笨重,效果并不理想。
不过,谷歌并不仅仅在与冯芙丝汀宝的合作。除了与阿曼达-帕克斯(Amanda Parkes)等设计师一起设计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之外,谷歌也在寻求与雷朋、奥克利和意大利眼镜眼镜制造商Luxottica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这可能会让谷歌眼镜变得更加时尚、小巧。(随便提一下,艺人FKA twigs今年10月为谷歌代言时,佩戴了谷歌眼镜,并用它拍摄了视频,但即使是在这个广告中,谷歌眼镜也显得有点突兀,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情境式设计
Omsignal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是一家设计和销售可穿戴技术的公司,它希望能够大大减少可穿戴设备的突兀感。该公司以前主营可穿戴运动产品,目前正在向可穿戴时装和成衣产品过渡。
该公司的首席医疗官杰西-斯莱德-尚兹(Jesse Slade Shantz)表示,该公司的诀窍在于采用一种情境式的设计方法。
“我们的运动衫必须非常贴身,传感器才能获得良好的信号,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愿意穿一件科技含量非常高的优质贴身运动衫,”尚兹说。“它当打底衫非常好,但你把它外穿吗?也许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与时尚品牌合作,努力把我们的技术融入时装,而不仅仅是做运动科技服装的原因。”
OMSignal与拉夫-劳伦(Ralph Lauren)合作生产的智能化T恤,出现在了今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上。这两家公司还赞助了一个训练课程,年轻网球选手马科斯-吉隆(Marcos Giron)在其中就穿着智能化T恤。尚兹表示,所有这些活动,就是要表明,可穿戴技术是能够以一种不突兀的方式设计和穿着的。拉夫-劳伦打算把这种技术运用到比较休闲的衬衫款式中。
由于Omsignal专注于健康和健身数据,与时装设计师合作推出的产品,可能会附带提供使用这些数据的应用。虽然尚兹没有提供具体细节,但他说,一些时装公司曾与Omsignal接触,讨论如何把可穿戴科技融入到自己产品线中。他们对这种技术很感兴趣,但是不太清楚如何部署它。
“人们真的是在很积极地谈论自己的想法,厘清思路,并寻求帮助,然后开始行动,”尚兹说。“这是一个崭新的市场,你不知道谁会对它有兴趣,这种兴趣有可能来自任何地方,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主动与我接触,就连采矿业和保险公司都表示了兴趣。”
城市信息展示
初创公司MEU由罗伯特-涂(Robert Tu)创办,它采用柔性LED面板,智能手机蓝牙控制方式,以及开源的Arduino技术,推出了一种高科技时装。MEU希望让大家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时尚感,也能提供有用的日常信息。
该公司的网站表示,LED面板可以在一个人身体上展示“惊人的视觉信息”,让周围的人看到天气、新闻、以及穿着者的心情状况。该公司的目标是,让用户可以像发送Twitter消息一样迅速地改变自己的时装。
MEU认为,在身体上共享城市信息,可以让“普通市民参与公共交通体验的改善,而不必等待政府投资或干预”。
推广城市信息,以及和本地环境有关的公共信息,帮助那些可能无法获得这些信息的人,是MEU的目标之一。
“公交应用很受智能手机用户的欢迎,它可以告知你下一辆公交车什么时候将到站,”MEU网站上写道。“没有智能手机的人,就无法立即获得这些信息。如果你在自己的衣服上显示这些信息,就可以帮助周围的人做出更好的决策:他们究竟应该等等下一辆车,还是步行,还是改用另一种交通工具?”
不过,时装设计师是否愿意把显示信息的柔性LED面板运用在时装和成衣中呢?这很难说,因为共享有用的信息的一回事,和把一个人当成行走的电子广告牌是另一回事,这两者之间村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是,设计师可能有兴趣借鉴这种“赛博朋克”创意,来表达更加个性化的视觉信息。
时装和大数据
首先,可穿戴技术必须变得更小巧一些,把突兀感减少一些,才能够贴合融入衬衫或外套,而不显得笨重或碍事。软件正朝着这个方向:尚兹说,在将来,情境感知计算(context-aware computing)可以知道我们的身体在进行哪些活动,然后告知我们,我们是如何应对特定情况的。
“例如,一个人开车时,可能会感到沮丧,因为他迷路了,”尚兹说。“如果他们的可穿戴技术与汽车计算机实现了同步,汽车就可以通过调暗车内灯光,降低音量,或暗示驾驶者停车。”
凯特-德安(Kate德安)是众筹网站Indiegogo的设计、科技和硬件负责人,在工作中看到过不少可穿戴技术项目。她认为其中一些很不错,另外一些则比较乏味。Misfit Wearables的健身追踪器Shine,以及带有强烈未来主义色彩的Skully摩托车头盔(一个智能头盔,在佩戴者的视线范围中给他们提供重要信息)等项目,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德安说,Indiegogo上还出现了一些更加新锐的可穿戴高科技项目,比如Atheer One。它是一种沉浸式的3D眼镜,可以把虚拟视觉融入到日常现实中,在运动、教育、娱乐、购物领域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如果Atheer Labs公司把这种技术与黛安-冯芙丝汀宝式的时尚眼镜结合起来,或是采用雷朋的设计,它可能就会成为热卖产品。谷歌眼镜在外形式样上失误已经证明,用户不仅仅希望拥有一种显示信息的新方式,而且还希望这种方式既中用又中看。
但是,这并非只和“看上去炫酷”有关。
“虽然把计算机穿在身上绝对是一件很酷的事情——1950年代的科幻小说变成了现实,但我认为,可穿戴技术方面最有趣的地方,是它可以催生新的服务,”德安说。“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正是可穿戴技术第一次和市场接触的地方,所以我们看到了它的很多方面——无论是创作者的需要,还是消费者的希望。这是一副非常迷人的景象。”
“虽然人们对运动和活动监测的需要已经很明显,而且这方面市场参与度也比较高,但我认为,真正的问题是:可穿戴技术可以催生和推动哪些类型的服务?”德安说。“相对于人们把可穿戴设备穿在哪里,我对于它们有能力做到哪些事情更感兴趣。”
消费者和企业都在推动日常生活中的可穿戴科技,因此这类产品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但德安警告说,它们不会很快实现大规模普及。
“在可穿戴产品缩小到符合大多数用户的时装品味之前,我们需要缩减产品尺寸,提高电池容量,”她说。“任何新数据的收集都有赖于新的传感器……我很想知道新公司会想出什么新点子”。
Misfit Wearables的数据科学家雷恰尔-卡尔马(Rachal Kalmar)看待可穿戴技术的角度略有不同。她感兴趣的地方是:可穿戴高科技将如何让“对个体和群体进行纵向数据收集”成为可能。因为她认为,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建立行为、健康和疾病预测模型,让我们能够与环境互动,让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卡尔马表示,Misfit Wearables专注于智能珠宝领域。同属该领域的还有Ringly,它出售的宝石及半宝石产品,可以通过闪光和振动方式,传送定制的智能手机提醒。Sense6也推出了Artemis智能珠宝,让佩戴者可以即时访问私人安全服务。这种服务可以录制音频,并为佩戴者提供帮助。
“我们已经看到,科技开始重视时尚,而时尚也在把目光聚焦在科技上,”卡尔玛说。“我们看到了一些例子,展示这两个世界的融合可能会是什么样子。Sensoree创始人克里斯廷-内德林格(Kristin Neidlinger)的心情毛衣就是其中之一。”
Sensoree心情毛衣听起来好像是科幻小说中的道具。它使用可以发光“未来面料”,促进“外在的亲密关系”,其网站说。内德林格希望心情毛衣以及其他类似衣物可以让用户探索“感官计算机界面”(Sensory Computer Interface,SCI),这种工具可以用来提升人类与机器之间的接近感、亲密感、心灵感应、直觉和幽默感。
在科技和时装之间,无论可穿戴技术采取何种形式,它必定会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差异。应用将大量激增。而可穿戴应用的爆炸式增长,也会导致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和随之而来的用户隐私问题。
虽然可穿戴高科技目前还没有自己的杀手级应用,还在等待着进入主流社会,但它目前的低调状况,让企业、消费者,甚至政府有机会继续以一种开放的、实验性的方法推进。
“日常的可穿戴科技时装,将收集一切我们正在收集的东西:温度、位置、人与人的交互,人与机器的交互等等,但它们会拥有更加适宜于穿戴的外形,”卡尔马说。“问其目的是什么,就好像是问智能手机的目的是什么一样。最终,这些数据将用于从医疗保健到市场营销,从互动叙事到主流娱乐形式的一切领域。”
但是,设计师必须首先保证可穿戴设备具备的基本功能就是:舒适而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