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用智慧城市 抵御“大城市病”
13日,“年终大会”——合肥市政府工作务虚会举行,在这个总结过去一年工作、部署明年重点工作的会议上,合肥市市长张庆军通报了合肥发展的好成绩,也带来明年合肥走向的“路线图”。
晒成绩: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两位数”
张庆军透露,今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大背景下,合肥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区间,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纵向来看,经济增幅较“十一五”有所减缓,但实际增长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他认为,合肥的经济运行情况,可以用“韧性强”、“成长性好”两个词来形容。
会上,张庆军用一组数据“详解”合肥本年度的经济发展成果。
“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近200家,总数达828家,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达到2311.8亿元,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增幅分别达到42.5%和65.8%。”张庆军说,“从眼前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弥补了传统产业增长乏力产生的缺口,对今年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从长远看,在全国区域竞争中确立了先发优势,在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了前沿一席之地,为合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长江经济带
合肥发展定位“高大上”
今年,包括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名词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在多个公开场合被提及。
“‘两带一路’战略的确立,拉开了我国区域发展和开放开发格局重大调整的大幕,这也是必须把握住的‘新棋局’。”张庆军表示,新棋局、大调整,必将带来两个大转变。“在发展格局上,由沿海先行向沿江内陆联动转变,构建以沿海经济带为纵轴、‘两带一路’为横轴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开放格局上,由东向开放向全面开放转变,营造沿海内陆沿边统筹推进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态势。两个大转变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区域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
“今年9月出台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合肥的位置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借用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高大上’来形容。”张庆军进一步解释,所谓“高”,就是拉高了合肥的标杆,让合肥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大型城市“共舞”;所谓“大”,就是提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提升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让合肥视野更广阔,目标更宏大;所谓“上”,就是确立合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比过去的区域性目标上升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智慧合肥
将让生活更舒适
逛街时钱包瘪瘪的,不一定是囊中羞涩。未来只需带一部能移动支付的手机,或一张金融“IC”卡,就不用担心“钱没带够”了。打开手机上APP,或者看看电子公交站牌,路况信息随时掌握在手;通过智慧医疗开展个人健康预警,通过比较各大医院情况,做出最优就医决策……张庆军表示,明年合肥将下大力气发展智慧城市。
“以合肥的发展速度和合肥的发展基础,合肥完全有能力建设‘智慧型城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信息化基础。”张庆军表示。
发展智慧城市,将在经济、运输、环境等方面让城市更聪明,抵御“大城市病”,提高市民生活的智能化和舒适度。
合肥将研究
能源发展战略
未来,合肥的人口将进一步增多,水、电等能源资源如何解决?
张庆军表示,合肥将研究能源发展战略。
“合肥虽然紧靠巢湖、长江,近年来也在水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情况也不容乐观,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缺水的城市,尤其缺少优质水源。”张庆军表示,合肥能源发展面临很大挑战,制定能源战略十分紧迫。
“在用电方面,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电力体制改革在深圳试点,也提出了新的管电、用电问题。”张庆军表示,目前,合肥已经推行了行之有效的光伏政策。未来,在城市建设发展、小区开发上,要真正按照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符合节能减排要求。
瞄准工业4.0模式
合肥企业要“脱胎换骨”
今年10月,《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正式公布,这个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工业、文明等等内容的纲要中,“工业4.0合作”的内容颇为引人瞩目。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在昨天的务虚会上,张庆军表示,明年将加快推进现有企业脱胎换骨改造,按照工业4.0模式进行改造,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巩固合肥世界级智能化产业基地地位。“合肥被誉为全球家电之都,目前要抓住优势产业,引领产业发展,同时要鼓励现有企业加大改造力度,实现智能生产、管理。”张庆军表示。
■2014年任务完成清单
会上,张庆军也透露了今年以来合肥188项改革、新开工重大项目、大建设等多个领域的进展情况。其中:今年以来,合肥新开工项目超过4500个,达到4635个,增加522个;在建亿元以上项目近千个,达到931个,完成投资超过2000亿元、增长17.3%。
在改革上
在开放上
四大港口、三大特殊监管区和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等八大开放载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谱写了崭新篇章。
今年部署的188项改革全面铺开,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65项是具有合肥特色的创新之举,已经完成20多项,打造先行先试“合肥版”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建设上
1-11月,新建、续建工程662项,完成投资328.6亿元、增长27.2%,铁路枢纽南环线、高铁南站建成运行,国省干线改造全面铺开,环巢湖旅游道路全线贯通,轨道交通三条线全面推进;首批49个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全部通过省级验收,“光伏扶贫”创出“合肥模式”,已在全国推广。
在生态上
巢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获批,与国开行合作项目高强度密集展开,巢湖流域国考断面达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大气污染防治九大行动重拳出击,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