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将突破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关键瓶颈
未来30年,所有的事情都将通过物联网被连接。不仅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对此深信不疑,在众多领袖人物云集论道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物联网被不断提及。在场外,华为于物联网大会召开的同一天公布5G战略,为人们展现了一个看得见的物联网大规模应用的可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移动互联网分论坛上说:“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不仅能解决搜索层面的问题,还能提供更直接的方案,比如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外出急诊,物联网和互联网的结合可以帮助用户找到最畅通的路径。我们面对的互联网是一个智慧网络,是给你答案的网络,而不再是一个存储的网络。”
正如方滨兴院士所说,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为我们描绘了无数美好应用的可能,而物联网两个最重要的核心需求是海量的连接和1毫秒左右的时延,现在的网络无法给予支撑,5G网络将可满足物联网的两个基本需求。
当前,全球运营商普遍处于管道化危机中,被架构其上的互联网企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企业OTT,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创造未来分论坛上说:“基础电信运营时互联网的基础业务,也是无名英雄,在互联网流量占比越来越高的今天,所有基础电信运营商面临网络结构改变的巨大挑战。”
与世界互联网大会同一天召开的2014年度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说:“未来,运营商如何提升网络体验是关键的关键,这是从话音经营走向流量经营面临最现实的问题,也是我们能够看得到的机会。”
目前,中国移动也正历经语音下滑与流量经营的窗口转换期,李正茂说:“2G\3G收入到了顶端开始下降,但数据流量快速增长弥补了下降,未来几年数据流量将成为运营商收入及增长的主要动力。”
物联网中最热门的车联网概念对未来最多的畅想就是汽车的自动驾驶,华为无线CMO杨超斌说:“4G难以满足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需求,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如果允许时速达到100公里/小时,那么一毫秒使车辆行驶的距离接近3CM。”
杨超斌所说的这个最低的安全距离,也就是华为强调的5G网络的时延应缩短到1毫秒,而4G网络50毫秒的时延按以上测算,行驶安全距离应该为1.5M,无法满足汽车自动驾驶的要求。
就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的第二天,中国移动正式推出车联网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4G多功能车机、车载路由诊断设备(OBD),虽然仅实现了车联网的部分功能,但通过用户对车辆的远程监控、诊断使得中国移动获得流量收益,实现对车联网数据的挖掘和应用,也使自全力建设4G网络以来就锁定的重点发展行业应用的车联网又前进了一步。
虽然我国已进入4G时代,但物联网初期阶段的大量连接,很多都是通过专用网络和专用技术实现,而非运营商网络。通过5G让公用网络尽可能满足更多的物联网连接,成为产业界共同的使命。
与华为对5G的定义高度契合,中国移动对于5G的期望在于:满足未来十年高达超千倍的移动数据增长需求,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享受“零”时延的用户体验,具备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
杨超斌认为,吸引运营商投资5G,性价比最为关键,“3G的单位比特成本约是2G时代的三分之一,4G的成本大约是3G的四分之一,希望5G的成本能比4G降低1000倍”。
不同于2G到4G时代多种全球标准并行,5G时代,由于面临更大规模的全球融合,尤其是物联网所倡导的人人连接、人物连接、物物连接的要求,建立全球性的5G统一标准是大势所趋,而多重技术标准无法突破连接壁垒。
“虽然对5G的基本诉求达成了一些共识,但5G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和创新阶段,它已展示的所有技术,峰值速率、频谱效率,还没有体现出突破性的进展。”徐直军呼吁整个产业界要加大这方面的投资,从基站架构、网络架构、核心技术上来实现有突破性的技术和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华为设定的目标是,未来5年完成5G商业布局,不含设备与终端产品开发,将再投入6亿美元集中用于5G研究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