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芯片“国产化”加速推进 金融IC卡芯片产业将受益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华夏时报
日期:2014-10-24 10:36:46
摘要:2013年我国发放了4亿多张IC银行卡,今年前三季度,规模更是超过此前几年,目前累计发卡量已经有10亿张;除了新增市场外,几十亿张磁条卡也将陆续淘汰,更换为芯片卡。在消费市场终端更换背后,是规模庞大的产业机遇,但目前芯片市场依然是国外厂商主导。“芯”时代到来,加上“国产化”东风,能够带来新的市场格局吗?

  我们正在慢慢告别“刷卡”时代。

  2013年我国发放了4亿多张IC银行卡,今年前三季度,规模更是超过此前几年,目前累计发卡量已经有10亿张;除了新增市场外,几十亿张磁条卡也将陆续淘汰,更换为芯片卡。

  在消费市场终端更换背后,是规模庞大的产业机遇,但目前芯片市场依然是国外厂商主导。“芯”时代到来,加上“国产化”东风,能够带来新的市场格局吗?

  “芯片卡”爆发增长

  经过近10年发展,“磁条卡”终于迎来了告别时刻。

  根据央行要求,我国将彻底关闭金融IC卡(芯片卡)降级交易,也就是芯片卡不再支持刷卡交易,只能通过芯片交易方式。具体到终端上,ATM关停时间为8月底,而线下POS系统自10月底开始也将彻底关闭降级交易。

  关闭降级交易,还只是“芯”时代的一环而已,自明年1月1日起,全国各银行将全面发行金融IC卡,磁条卡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实际上,自2011年以来,央行就一直在力推金融IC化进程。一方面,需要对现有受理环境、终端等进行升级改造,另一方面,在消费者手持银行卡方面,需要完成“芯片卡”替换,随着新政策的出台,这一进程无疑加快。

  据银行方面人士透露,目前在终端受理方面已经基本完成改造,也就是所有线下终端都支持“芯片卡”业务。

  银行卡方面,2013年以来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金融IC卡累计发放量已突破10亿张,前三季度新增金融IC卡发卡量4.5亿张,占新增银行卡发卡量比重超过80%;其中一、二、三季度新增金融IC卡发卡量分别为1.3亿张、1.5亿张和1.7亿张。

  这一成长规模几乎超过此前几年进度。

  不过另一方面,我国依然存在规模庞大的存量“磁条卡”,其规模达二三十亿张,因为“芯片卡”推广提速,这些磁条卡的命运也备受关注。

  “磁条卡依然可以正常使用。”据银联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芯片卡”比重尚小,具体到芯片卡如何推广、“磁条卡”如何更换芯片卡等,“取决于各家银行,银联只是整个产业的一个参与者。”

  实际上,面对“芯片卡”时代的到来,各大银行机构进度也不太一样。

  以工行为例,上半年即已经全面停止磁条借记卡新发。不过,存量磁条卡仍然可以继续正常使用;与此同时,为了鼓励用户换卡,工行还推出“借记卡换卡不换号”服务,近九成借记卡支持这一服务。

  截至8月末,工行发行各类芯片银行卡已达1.92亿张,较上年末增加6700万张,增长了53%。前8个月,客户持工行芯片卡完成的消费额超过1.89万亿元,在工行全部银行卡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超过四成。

  “与传统磁条卡相比,芯片卡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和行业多应用性等诸多优势,已成为未来金融消费发展方向。”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按照业内人士说法,“芯片卡”相比“磁条卡”更加安全,功能也将更齐全,支持应用场景也更为丰富,可以与更多的智能终端打通。当然,在成本方面也高于磁条卡,“芯片卡”成本数倍于“磁条卡”。

  目前各行采取的措辞不同,有的银行像工行、民生银行等可以免费更换;有的银行比如招商银行等,需要一定级别以上用户才可以免费更换,普通用户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更换;与此同时,需要付费换卡的银行收费也各不相同。

  “芯”时代受益者

  在加速“芯片”卡推行背景下,谁将成为产业获益者?

  在相关概念股市场,金融IC卡涉及了卡片、芯片、受理终端等诸多链条。其中卡片包括东信和平、航天信息、天津磁卡、恒宝股份、天喻信息;芯片则有晶源电子、大唐电信、国民技术;ATM方面涉及御银股份、南天信息、广电运通、上海普天;而线下POS机等,则包括深桑达A、新大陆、证通电子、新国都、信雅达等。

  由于目前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相比之下,芯片等核心链条就更受关注。目前在核心金融芯片领域,主要包括国产和国外品牌两大阵营。其中,国内厂商主要包括华大、同方微电子、华虹、国民技术、大唐微电子等,国外企业则主要包括英飞凌、恩智浦、三星等。

  随着金融IC化的到来,尤其是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受到重视,金融IC芯片“国产化”也逐渐成为备受各方期待的机遇。2013年2月5日,央行PBOC3.0规范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金融IC卡统一的新规范,新规范提出,要实现卡片和终端密码算法的国产化,保证金融交易安全,实现自主可控。

  同方微电子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自“十二五”以来,央行就在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在规范方面,“国密算法”成为强制要求,而同方推出的THD86系列芯片,是国内首款获得国密安全二级证书的芯片产品,同时,也是首款获得银联卡芯片安全认证的双界面芯片。“相比国外芯片,我们的成本也更低一些。”

  不过该人士也坦承,目前在金融IC芯片方面国外企业仍有一定优势。

  另一家芯片商,华虹集成电路总经理李荣信也曾透露,2013年我国所发行的金融IC卡中,超过98%为国外芯片,国内智能卡的积累优势主要在社保、公交以及射频标签等领域,在金融支付领域还处于发力阶段。

  尽管如此,基于战略安全考虑,我国也首次成立国家基金来支持产业发展。

  根据工信部10月14日披露的公告,9月24日,包括国开金融、中移动、中国电子、紫光等各方发起人正式签约,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采取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兼顾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设备和材料等产业。此前有市场传闻称,一期基金就达到了上千亿规模。

  “棱镜门爆发后,对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要求,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包括央行新规范对国密算法支持,都给国产芯片带来机遇。” 李荣信表示。

  金融IC卡芯片产业无疑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受益者。

  不过对于产业具体规模,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主要还取决于银行方面推进金融IC卡的进展,“芯片卡”成本在逐渐降低,不过目前仍高于磁条卡,同时,国产芯片也在慢慢的具有优势,但逆转国外厂商的垄断局面还需要一定时间。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