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终将免费 服务才有未来
在经过了数年的大规模发展后,市场对可穿戴设备的未来基本已经形成了共识:硬件只是布局,将来通过服务收取费用。近日获得1800万美元融资的美国在线医疗服务公司Jiff或许可以为可穿戴设备后端服务的商用提供方向。
Jiff主要提供一个名为Health Outcomes Marketplace的平台。这一平台主要为企业员工提供一站式的健康管理,用户可以接入市场上提供的任何可穿戴设备和App,对自己的相关数据和健身和治疗方案作出管理。而企业雇主则根据员工在这一平台上的表现给出一定的激励措施,比如员工可以减少一定的商业医保的自付部分。
Jiff目前已经有10家大公司成为他们的客户,最大的一家拥有50000名员工。Jiff会提供免费的设备给用户,但会向雇主收取相应的费用。
自从美国平权法案推出以来,美国的医疗机构获得的赔付数额就不再以数量而是以医疗价值来计算,这意味着医生需要帮助病人预防和控制病情。对企业雇主来说,背后的逻辑也是相同的。企业雇主每年给保险公司支付的保险费用是根据其上一年的赔付率来计算的,如果员工生病的支出越高,雇主缴纳的保费也就越高。所以,美国的雇主有很强的动力来控制员工减少疾病的发生,这也就为提高员工身体健康的服务找到了支付方。
Jiff所提供的服务其实是整合所有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和App到一个平台并免费提供给平台的员工使用。这种模式对可穿戴设备商来说利弊参半。好处是能够快速大量的出货,提升自己的营收。坏处是大部分设备终将被淘汰,因为企业员工必定选择性能和功能较为全面的产品,使得强者愈强。而且,当平台模式牢牢控制市场后,可穿戴设备生产商的存在就将失去意义。个人不再需要在市场上进行采购,平台提供商完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定制产品,向可穿戴设备生产商提供订单。
因此,当后端的服务市场最终成型,前端的产品将失去依凭最终沦为代工者。所以,无论是如何布局可穿戴设备,后端的服务都将是最终的市场主导者。
Jiff的模式对中国市场具有参考意义。但是在中国,服务面临几个主要的挑战,政府对医疗健康档案使用的限制,医生都被绑在体制内,无法形成专业的医疗团队等。最核心的挑战是可穿戴设备所提供的服务缺乏埋单方。雇主没有动力来提高员工的身体健康,而医保并没有能力来这么做。目前雇主唯一在做的是提供体检和补充医保,但这依旧是一种没有服务的模式。至于部分商保在为其投保客户提供可穿戴设备成效较弱,很多投保者并没有这一意识,而且商保对用户的约束力非常弱,这主要也是因为商保很少有企业端的大客户,对个人是很难进行约束的。
因此,对可穿戴设备生产商来说,目前还很难看到企业端的买单者。这也意味着可穿戴设备的后端服务在中国的发展还不会有大规模的爆发,将继续目前小规模的发展状态。